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丁珊 陳久忍 區委報道組 周薇薇 解文雅)“楊教授來了!”7月6日,又到約定時間。一頭花白發,手拄一米長竹杖,背著一個帆布袋,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楊貴慶教授準時趕赴與黃巖的“約會”。一大早,村口剛出現熟悉的身影,高橋街道瓦瓷窯村兩委干部、施工隊呼啦一下子圍上來。
黃巖西部山區,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稟賦優越,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農村“空心化”嚴重。今年2月,黃巖在與同濟大學6年校地合作的基礎上,成立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力。每兩個星期一次南下“現場授課”,是楊貴慶堅持至今的日程安排。
瓦瓷窯村是鄉村振興實踐教學點之一。早在楊貴慶到來前幾天,施工隊發現,正在改建的村口戲臺,支撐橫梁的兩根柱子是磚柱結構,恐怕無法支撐改建后屋頂的重量,施工陷入僵局!皯蚺_子上那朵雕花,恐怕要保不住了!”村委會主任陳征焦急地說。楊貴慶繞著戲臺轉了兩圈,展開施工圖紙沉思一會兒,現場開出藥方:磚柱結構的柱子、橫梁的雕花都是瓦瓷窯村的‘寶貝’,魚和熊掌未必不能兼得。在外圍重新架上鋼柱的支撐,為磚柱減壓。這個法子,得到施工隊、村干部雙方的認可。
瓦瓷窯村被國內知名高校選中,是村民們原來想也不敢想的事。看著規劃一步步從紙上漸次落地,村兩委班子的干勁一天比一天足,村民們終于相信這不是說說而已。村口原本破爛的“茅坑”,將被改造成為干凈整潔、極具設計感的廁所;特別是廢棄多年的戲臺,不但被打造為村民喜聞樂見的文化舞臺,還將兼具休閑服務功能的村集體資產。高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楊云德說:“戲臺,就是百姓的‘氣臺’。村民的底氣上去了,精氣神足了,村子才能一天比一天好!”
在楊貴慶的安排表上,這次“黃巖時間”是一天半。雖然不長,但每個節點無縫對接,中午只能在行車途中稍作休息。白天,和當地黨員干部們在高橋街道瓦瓷窯村、南城街道蔡家洋村貢橘園、寧溪鎮烏巖頭村等地“現場授課”;晚上,和黃巖區委分管鄉村建設的干部坐下來“頭腦風暴”。
課程結束,一個個現場碰撞而來的金點子出爐了:一個園區臨時過渡地塊,原準備高價采購草籽用作草皮,現在打算就地取材,直接修剪野草,郁郁蔥蔥煞是可愛;景點遠處的村民房屋,與其全部立面刷白,不如白、灰相間更富層次感……在寧溪鎮做了10多年城建工作的干部王華感慨:“每次頭腦風暴都有收獲,現在我們做工作的理念可比以前超前多了!
一花開引來百花香。鄉村振興學院建立以來,同濟大學已組建一支由11名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的團隊,和黃巖21名“鄉土專家”一起,開發出鄉村生態系統、鄉村產業發展等20多個課程。全區300多名黨員干部已完成首期培訓,湖北、山西、福建等地的黨員干部也前來取經學習。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