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期盼著快快長大,長大后卻只想做個孩子。據說,18到23歲的“大兒童”最期待過兒童節,還記得你的童年嗎?
浙江在線《懷舊》專欄第六期來看一看那時候我們的生活。

小時候,爸爸口袋里裝的人民幣是這樣的……

每次經過商店是這樣的……
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零食,一部老舊的動畫片,一個幼稚的小游戲,都是滿滿的兒時回憶。

零食篇

田間地頭找地方搭土灶,烤地瓜,味道真是香,小時候這事我們常干……

夏天最愛的橘子露。記憶中雖然媽媽老說不衛生,但還是忍不住偷偷買著吃。尤其是凍成硬硬的大冰塊的時候,咬掉上面一半的殼,一啃就是一下午!

端半碗玉米,去村口做爆米花,每次砰地一聲響,小伙伴們每次都要哄搶崩在地上的爆米花……

“咚咚咚,咚咚咚,白糖要么,白糖要么,好吃的白糖……”每次只要村頭傳來一邊敲鑼一邊叫賣的聲音,孩子們就知道肯定是換白糖的人來了。

拉拉王,那時候最經典的膨化食品,可惜現在都找不到了。圓圓的形狀很像魷魚卷,記得小時候每次拆開,都會先把它們一個一個地套在十個手指上,然后才一口一個吃掉,別提多開心了。

那時候,可樂剛剛進入中國,逐漸在全國風靡開來。

那時候,家里沒有冰箱,賣冰棒的叔叔每次吆喝著經過,不管我們在玩什么都會立馬跑過去。

大伙兒把整個車子團團圍住,兩眼直勾勾地盯著寫著“冰棒”的箱子。箱子不大,花樣卻很多,每一種都足以讓我們流口水。

那時候,燒飯還是用灶臺,飯粒黏在鍋底,香香脆脆就成了鍋巴,鍋巴可是相當管飽的,沒有牙的小孩兒只有看的份。

那時候,家里有老人,過年做小輩的來拜年,都是四大件,果子糕點、幾瓶酒、罐頭和糖。

娛樂篇

“小汽車di di di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大家還記得這個口訣嗎?那時課間的休息中跳繩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女孩子,只要下課鈴一響,就會三五成群地組成搭檔玩跳繩,雖然沒有獎品,但也會盡興地爭個輸贏。

女孩子喜歡跳繩,男孩子更喜歡玩彈珠。收集各種不同的彈珠可是他們的大樂趣!贏了同學幾顆彈珠可能比考了好成績還興奮。

小小的東南西北中暗藏著大秘密。孫大圣、沙和尚、鐵扇公主、白骨精……小時候總覺得搖到什么都透著一絲玄機,于是每次玩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念著期望的那個選項。

簡簡單單的一根繩子,卻是小時候最考驗創意的游戲了。雖然要變出不同的花樣,越到后面還越難,但每次總是越玩越起勁,不到最后不罷休!

玩棒簽最需要耐心了。那時只要一玩這個整個人都會繃在那,深怕一個不留神就輸了。

找一歪脖樹,系一根繩就成了簡易秋千,幾個小伙伴還要排隊蕩秋千,現在那顆歪脖樹是否還在?

彈玻璃球的水平個個都是高手,可惜奧運會沒這項賽事,不然從小就成名了……

那時候,雖然沒有高科技的娛樂,一臺電視就能夠湊足幾家人過來,一起聊家長里短,一起津津有味地看節目。

那時候,電視節目也很貧乏,而且晚上10點就沒有電視節目了。有時候很多電視臺還會出現這個畫面,讓你心里癢癢的,盼著電視臺快點恢復播放。

那時候,流行音樂開始在大街小巷唱響,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愛的歌手,會收藏很多他的磁帶,在悠閑的午后用錄音機放著聽。

那時候,夏天的晚上,大家都集中在小廣場上或者村部大點的地兒乘涼,大人們聊天,小孩子們就發了瘋似的玩兒,直到廣場上放電影,人們才會安安靜靜地坐著不動。

上學篇
上小學的時光一眨眼就過了,回想起來距今已有幾十年。

當年我們都是“小二郎”,背著書包上學堂。

那時候上小學還是帶著自家的板凳去學堂……

我們最愛看的小人書是連環畫,看起來廢寢忘食,那種勁頭好像真是大學苗子……

那時候,總是期待著早點下課玩耍。

課本是黑白的插畫,總是忍不住給畫上的人多加幾筆。

每個學期領到新課本,就會很愛惜的給它包個書皮。

文具盒里的乘法口訣,也曾經讓你苦惱過嗎?

那時候課后作業不多,回家搬兩個凳子就能做作業。

上學用的飯盒,總覺得蒸出的飯還挺好吃。

上課寫寫歌本,貼上自己最愛的明星貼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快樂,年歲一長,時光如繁弦急管,一去不復返地奔向終曲。但屬于那個時代的記憶終會烙在每個人心里。
年輕的我們,曾在這座充滿激情與魅力的城市,打拼過、相愛過、失敗過也成功過,不負青春,不負朝陽。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