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全國人大代表、椒江區大陳實驗學校校長翁麗芬頗有感觸。這幾日,她在京接受新華社、浙江之聲等媒體采訪時,也談及了相關內容。
從曾經的“課業負擔”到如今的“課外負擔”,一字之差凸顯“減負”這個老難題的新特點。此前,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發文,強調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要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今年兩會首次開辟的“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也明確表示,要通過立法等形式,加強治理“野蠻生長”的補習班亂象。
不參加培訓班,有沒有其他辦法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翁麗芬告訴記者,在大陳島上,學校將廢棄的老酒缸收集起來,讓孩子直接在缸上進行創作。經過孩子們的童心妙手“加工”,這些酒缸可以呈現在校園里,也點綴在海島的角角落落,“孩子對此是多么的自豪,這整個過程對他們來說也起到了綜合素養提升的作用。”因此她建議,學校要創新教學,用拓展性活動和快樂型教育,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個人愛好,避免他們盲目跟風參加校外培訓。
令人欣喜的是,經過多年探索,教育減負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就在今年兩會前夕,省教育廳率先出臺指導意見,各地各小學可根據年段、季節等因素靈活調整上學時間。臺州市從2018年春季開始,在椒黃路三區試點施行小學推遲上學。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從學齡前過渡過來,睡眠不足將直接影響身體生長發育。”翁麗芬說,“推遲上學”傳遞出的“減負”理念,相比于實際措施顯得更為珍貴。學習理應是快樂的,學校是孩子快樂成長的樂園,“呼吁社會將一個快樂的童年還給孩子,在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培養健全的人格。”
現實中,也有部分家長因為上班時間早或者路程比較遠,不得不提前把孩子送到學校。對于有實際困難的,翁麗芬建議學校可開辟綠色通道,讓家長仍可按原計劃提前送孩子到校。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