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上班,春節期間的開銷自然成了同事、網友們熱議的話題。往返路費、紅包、壓歲錢、年貨禮品、同學聚會、旅游花費……很多市民曬出的一連串賬單,讓人不禁感慨,過個春節開銷還真不小。
旅游花費成主要開支
人物:90后李莉
春節花費:4000元
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如今年輕人的過年方式正呈現出多樣化。90后的白領李莉在椒江市區一家銀行上班,今年是她參加工作的第三年,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她選擇了旅游過春節。
“我參加工作不久,也沒有成家,基本屬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所以春節的花費相對簡單,就旅游花了點錢。”李莉說。
打開她的春節賬單,主要是車票和吃住行的費用,“今年選擇了比較近的海島,春節旅游總共也就花了4000元左右。”李莉一一核算這些花費后表示,“現代人的消費觀念都在變化,與其把錢都花在置辦年貨和禮尚往來的請客吃飯上,不如在外頭旅游悠閑清靜,自己也開心。”
送禮應酬開銷不小
人物:80后陳濤
春節花費:12000元
相較于李莉,三十來歲的陳濤春節里各項開銷預算要復雜得多,對于才結婚不久、工作又處于上升期的他來說,過年讓他稍感壓力。
“過年基本就是過錢,這個春節花了一萬二。”這是陳濤對新年的感慨。
陳濤在路橋一家地產公司工作,他手里同樣記了一本賬,“置辦年貨2000元,給父母4000元,給親戚朋友送禮4000元。”陳濤說,這些還都是比較大筆的花費,一些零碎的花費都來不及算。
除了這些大的開支,陳濤翻著賬單,“給朋友孩子的壓歲錢400元,給弟弟孩子的壓歲錢800元,還有給朋友同事發的紅包200元,一千多元錢一下子就沒有了。”陳濤說,正月里還參加了同學聚會,少說也花了七八百元。“現在過年年味越來越淡,人情支出卻是越來越多,其實過年無非是圖個開開心心,所以我覺得無論孝敬父母也好,走親訪友也罷,都應該實在一點,感情交流更貼心。”
多花銷在敬老愛幼
人物:70后楊愛琴
春節花費:6000元
人到中年后,楊愛琴一天比一天感受到肩上的重擔和責任。“父親在老家照顧患病的母親,辦年貨的責任全落在丈夫和自己的身上。”楊愛琴說。
“過年主要是食材和衣服的采買。我和丈夫可以將就一下,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卻不能馬虎。過節就是讓他們高興嘛。”楊愛琴和筆者算了一筆賬:臘月二十六,楊愛琴在菜市場和超市將食材、水果、糖果等全部備齊。當天下午,楊愛琴和丈夫在淘寶上給雙方父母買的羽絨服到貨,而備齊這些年貨,一共花了4000多元。“加上給孩子買的新衣服和準備的壓歲錢,今年春節少說花費不下6000元。”楊愛琴告訴筆者。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