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長袁家軍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劃了重點
要“打造浙東唐詩之路”
天臺是這條“詩路”的目的地
今天起
讓我們跟著唐詩游天臺!
1月25日,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天臺是這條“詩路”的目的地,報告為咱天臺送來了特大利好消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400多位詩人從錢塘江南岸出發,一路南下,棹聲帆影,載舟揚帆,直達天臺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他們經過的這條路,就是浙東唐詩之路,天臺山就是這些詩人的目的地。
天臺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以其神山秀水、佛宗道源、桃園勝境等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其作為這條詩路的頂點地位。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臺去”。詩仙李白的詩篇代表了有唐一代詩人對于天臺山的神往。因此故,無數文人墨客不顧路途艱辛,前來天臺山修心壯游、禮佛修道、隱逸觀光。
浙東唐詩之路的形成,是歷史、人文、山水等因緣和合的產物,因而又被稱為和合之路。去年,天臺提出打造“百里和合唐詩廊”,謀劃通過“文旅融合”,致力于重塑杰出區域文化的榮光。
多年來,臺州、天臺學術界圍繞浙東唐詩之路做了大量的研討,已完成了相應的研究、保護與開發建議報告。
浙東唐詩之路的目的地是天臺山,它起于錢塘江,經蕭山到紹興,沿浙東運河到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最后到達詩人日夜向往的目的地天臺山。
世界那么大
古代的詩人們都想到天臺來看看
《全唐詩》中有名有姓的詩人
許多都到過或寫過天臺
讓我們再來看看作家眼中的浙東唐詩之路。
小編今天推薦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寒女士的作品《杖藜行歌天臺山》。
巧的是,王女士就是咱天臺媳婦,
今天小編推出她的大作以饗讀者。
王寒,作家,學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臺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臺州市網絡作協主席。出版《大話臺州人》《山海之間的臺州女人》《臺州有意思》《浙江有意思》等13部著作。
杖藜行歌天臺山
王寒/文
如果說秦朝是個粗陋暴戾的莽漢,漢代是年少輕狂的少年,宋元是婉約多情的少婦,明清是紅顏消褪的徐娘,那么唐代就是儒雅俊美、雄才大略的俊杰。
這個大開放的豪邁時代帶來了詩歌的空前繁榮,也在當時遠離長安、甚至被稱為蠻夷之地的江南,劈出了一條彩虹般絢麗燦爛的浙東唐詩之路——從錢塘江出發,經蕭山到紹興,沿浙東運河到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經新昌,最后到達天臺山。
天臺山,是歷代詩人文化苦旅中不愿錯過的一段美景,兩千多位詩人行吟于此,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美妙詩詞。
這些杖藜行歌的詩人,把最美的辭藻贈給天臺山,使得這座天下名山既有風花雪月的明艷色調,又有佛宗道源的清雅脫俗。
一直到今天,行走在天臺的山水間,我總會被這些風雅的地名打動:白鶴、藤橋、楓樹殿、瑯珂、花墻、花市、華頂、南山、天柱、烏嶺、紫凝、麗澤、歡岙、唐宋、龍溪、雷溪、棲霞、螺溪、雪上、青梅、紫巖,這些地名,如詩,如畫,如歌。讀之誦之吟之,有唐詩的凝煉深沉,宋詞的委婉細膩,元曲的清澈悠揚。
一直喜歡“杖藜行歌”這個詞語,甚是光明坦蕩,有幾分孩子似的任性,帶著率性冒失的味道,又如同不羈的名士,言行間滿是灑脫放達。晚唐詩人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中,視“碧桃滿樹,風日水濱”為纖秾,“霧余水畔,紅杏在林”為綺麗,“幽人空山,過雨采蘋”為自然,而把“倒酒既盡,杖藜行歌”視為曠達。
杖藜行歌是那種詩意的行走,悠哉游哉從容不迫,杖藜趿屐,往來窮谷大川,聽流水,看飛瀑,觀深潭,步危橋,探幽壑,心境怡然自得。
不是現代人出門旅游那種猴急相,把旅游當成趕場子,“上車睡覺,下車尿尿,走到了景點拍張照,回去啥也不知道。” “碧桃滿樹,風日水濱”的纖秾要有美人,“霧余水畔,紅杏在林”的綺麗也要有美人。
纖秾或綺麗的景致,美人在旁,情更濃意更興,而“倒酒既盡,杖藜行歌”則是爺們的事,不需兒女情長,有的是曠達的情懷。
唐詩之路上的杖藜行歌是充滿人文光輝的浪漫之行,在這條唐代最熱門的旅游線路上,詩人們閑拈藜杖,擊節高歌,他們醉心于天臺山的千巖萬壑、明月松濤、飛瀑流泉、云蒸霞蔚、村野牧歌、清流舟筏。
李白:飛騰直欲天臺去
“手持綠玉杖”的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飛騰直欲天臺去”。他順長江東下,泛舟洞庭、駐馬廬山,到了滿是脂粉氣的金陵,沿曹娥江、剡溪,登臨天臺山,杖藜行歌的他自有曠達的心胸,與其“摧眉折腰事權貴”,不如醉吟在天臺的神山秀水間。
他在天臺山上結廬潛讀,吟風弄月,“春光白門柳,霞色赤城天”、 “石橋如可度,攜手弄云煙” 、“天臺鄰四明,華頂高百越”、“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
他腳著謝公屐,持杖行走在天臺道,被天臺山水勾住了魂魄,樂而忘返。
寫下仙氣十足瑰麗豪邁的
《瓊臺》一詩
瓊臺
李白
龍樓鳳闕不肯住,
飛騰直欲天臺去。
碧玉連環八面山,
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約我游瓊臺,
琪木花芳九葉開。
天風飄香不點地,
笑把煙霞俱抖擻。
明朝拂袖出紫微,
壁上龍蛇空自在。
皮日休執杖游天臺
陸龜蒙的鐵哥們皮日休也是狂狷之士,皮日休是丑男詩人,他左眼角下塌,遠看就像“獨眼龍”,他好喝酒,好玩樂,號稱“醉吟先生”。
他跟陸龜蒙每日用詩相互贈答,陸龜蒙執杖游了天臺,他當然也得去天臺山瀟灑走一回。他拄著華頂杖,“探洞求丹粟,挑云覓白芝。量泉將濯足,闌鶴把支頤。”皮日休平生不得志,杖藜行歌的他,算是以曠達之舉聊解悲懷吧。他投奔亂世梟雄黃巢,卻因一首詩被黃巢所殺。
那個“杖藜仍把菊,對卷也看山”的大歷才子錢起,在秋風送爽的時節,來到天臺山,且行且吟:“秋風過楚山,山靜秋色晚。賞心無定極,仙步亦清遠。”閑拈藜杖,心定神閑,歸來時已近暮色,“返照云竇空,寒流石苔淺”,詩里滿是悠然自得的況味,比起他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此詩別有一番清寂的味道。
如果錢起不是杖藜徐行,而是快步疾走,像個暴走族,就沒有悠游的意趣了,也就少了一份逸興閑情。
唐朝詩人劉長卿
唐朝詩人劉長卿,也視杖藜行歌為人生快事, “疏竹映高枕,空花隨杖藜”、“忘機賣藥罷,無語杖藜還”,他優游于天臺的山水之間,過著悠然自得的休閑生活,他持杖游山玩水,喝醉酒就在花下美美睡上一覺,“藜杖閑倚壁,松花常醉眠”,瀟灑快活似神仙。
劉長卿才能出眾,但性格耿直,對權貴多有得罪,兩次被貶官流放,人家替他抱不平,他卻想得開——與其羈絆于塵世之是非,陷己于憂愁痛苦之中,倒不如“看破”、“放下”、“自在”,達觀地對待世事人生。
所以他索性杖藜行歌,醉吟天臺山,把世俗的糾葛丟到一邊去。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活得開心并不易,不如踏遍青山,放眼天地,寄情山水,杖藜行歌,詩酒自樂。
而千百年后的我們,亦能從唐代詩人持杖馭風、衣袂飄然的身影中,感受到他們的歡樂與曠達,感受到唐詩之路的名士風流。
為什么浙江天臺山能作為唐詩之路的目的地
接下面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唐代詩人們來到江南,大多是乘船走水路,即從淮南的揚州運河南下,渡錢塘江,從西興進入浙東,再沿剡溪溯流而上,登上浙江天臺山。這條詩人們的漫游之路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浙東唐詩之路”,而這條詩路的目的地和最精華部分就是浙江天臺山。
那么憑什么說浙江天臺山是唐詩之路的目的地和最精華的部分呢?先看看下面這組數據:《浙江唐詩之路》全書41個景點207首詩,其中涉及浙江天臺山的有13個景點55首詩。涉及剡地(含今嵊州、新昌)的為8個景點41首詩。
若不單論數量,從詩歌的質量上看,那浙江天臺山在唐詩之路中的“精華”則顯現的更為明顯。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這樣的超級巨星,王維、孟浩然、白居易、元稹、劉禹錫這樣的大家,還有“初唐四杰”、“中唐三俊”、“晚唐三羅”等名家都曾來此寫下不少詩篇。下面就讓我們和這些唐代大師一起來游歷天臺的獨特的美景吧!
李白
龍樓鳳闕不肯住,
飛騰直欲天臺去。
明朝拂袖出紫微,
壁上龍蛇空自在。
作品:《夢游天姥吟留別》《天臺曉望》《題桐柏觀》《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送楊山人歸天臺》《瓊臺》
杜甫
方丈渾連水,
天臺總映云。
范蠡舟偏小,
王喬鶴不群。
作品:《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壯游》《題鄭十八著作丈》《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虔)》
孟浩然
問我今何去,
天臺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
疑是赤城標。
作品:《尋天臺山》《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越中逢天臺太乙子》《宿天臺桐柏觀》《寄天臺道士》《舟中曉望》
白居易
天臺嶺上凌霜桂,
司馬廳前委地叢。
作品:《臺嶺桂樹》《和送劉道士游天臺》《繚綾》
顧況
此去靈溪不是遙,
樓中望見赤城標。
不如疊幛重霞里,
更有何人渡石橋。
作品:《從剡溪到赤城》《臨海所居》
許渾
來往天臺天姥間,
欲求真訣駐衰顏。
可知劉阮逢人處,
行盡深山又是山。
作品:《早發天臺中巖寺度關嶺次天姥岑》《思天臺》《送郭秀才游天臺》《發靈溪館》《宿東橫山》
宋之問
羽客笙歌此地違,
離筵數處白云飛。
蓬萊闕下長相憶,
桐柏山頭去不歸。
作品:《王子喬》《寄天臺司馬道士》《送司馬道士游天臺》
劉禹錫
曲江僧向松江見,
又到天臺看石橋。
鶴戀故巢云戀岫,
比君猶自不逍遙。
作品:《送霄韻上人游天臺》
朱慶馀
石橋隱深樹,
朱闕見晴天。
好是修行處,
師當住幾年。
作品:《送虛上人游天臺》《送元處士游天臺》《送僧往臺岳》《臺州鄭員外郡齋雙鶴》
賈島
南游衡岳上,
東往天臺里。
足躡華頂峰,
目觀滄海水。
作品:《送鄭山人游江湖》《送天臺僧》《送無可上人》
劉長卿
遙倚赤城上,
曈曈初日圓。
昔聞智公隱,
此地常安禪。
作品:《夜宴洛陽程九主簿宅送楊三山人往天臺尋智者禪師隱居》《入百丈澗見桃花晚開》《送少微上人游天臺》《贈微上人》《送惠法師游天臺》
貫休
蘚濃苔濕冷層層,
珍重先生獨去登。
太守苦留終不住,
可憐江上去騰騰。
作品:《送道友歸天臺》《寒月送玄士入天臺》《寄天臺葉道士》《秋夜作因懷天臺道者》
皮日休
十里松門國清路,
飯猿臺上菩提樹。
怪來煙雨落晴天,
元是海風吹瀑布。
作品:《寄題天臺國清寺齊梁體》
陸龜蒙
峰帶樓臺天外立,
明河色近罘罳濕。
松間石上定僧寒,
半夜楢溪水聲急。
作品:《寄題天臺國清寺齊梁體》
溫庭筠
松下石橋路,
雨中山殿燈。
茶爐天姥客,
棋席剡溪僧。
作品:《宿一公精舍》
徐凝
銀地秋月色,
石梁夜溪聲。
誰知屐齒盡,
為破煙苔行。
作品:《天臺獨夜》《送寒巖歸士》《送日本使還》
寒山子
一住寒山萬事休,
更無雜念掛心頭,
閑書石壁題詩句,
任運還同不系舟。
浙東唐詩之路
目的地是浙江天臺山
跟著唐詩游天臺!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