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總站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郵政儲蓄郵政儲蓄臺州支行農業銀行臺州支行
新聞熱線:0576-88106106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社會
雞山:打造垃圾分類的海島樣本
2018年01月07日 來源: 臺州日報

  沿著玉環雞山島的山路拾級而上,只見民居錯落有致,石徑交錯相通,沿路綠植蔥翠,明艷亮麗的墻繪點綴其間。一眼望去,潔凈美麗。這與印象中的“腥味招蠅、垃圾亂堆”的漁村環境大相徑庭。村民們說,雞山島之所以越來越整潔,垃圾分類功不可沒。

  雞山位于玉環東面海洋中,與玉環本島隔海相望。如何處理島上居民的生活垃圾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

  近年來,雞山鄉積極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效果明顯,破解了“垃圾圍島”問題。目前,島上垃圾減量達到20%以上;分類后的可堆肥垃圾得到再生利用,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率超過60%,資源回收率達20%,形成了垃圾分類的“雞山經驗”。

  變廢為寶垃圾成了搶手貨

  上月28日,雞山生活垃圾資源利用站的工作人員尤雨云正將回收過來的一桶桶廚余垃圾倒進堆肥設備里。這些垃圾經過去水壓榨、加熱等多道工序后,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下將變成天然的有機肥,可用于蔬菜花卉的培育。尤雨云介紹,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一般要7天完成,一噸可堆肥垃圾通常可以轉化成0.3噸有機肥。雞山全島的可堆肥垃圾每天收集后都會被送到這里消化。

  雞山原有一個垃圾焚燒廠,很快因污染環境而棄用。兩三年前,玉環將島上的生活垃圾納入垃圾焚燒發電廠統一處置。但船運每天少則幾百斤、多達上千斤的生活垃圾,不僅耗時耗力,運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近年來,雞山投入200余萬元改造垃圾資源利用站、垃圾中轉房以及購置資源化處理設備。島上的生活垃圾先由村民自行分類放置,經環衛工人統一收集后,可堆肥送到利用站堆肥再利用,不可堆肥用船運送到玉環本島處理。

  養成習慣精準分類保長效

  每日,北山村村民陳金娣收拾好廚余,就把剩飯、菜葉放入綠色垃圾桶,把瓶子、塑料盒等投入灰色垃圾桶。在雞山鄉,自覺對垃圾分類處理已成為當地人全新的生活習慣。

  過去,垃圾不分類,大家都將垃圾堆到村口,垃圾桶周邊又臟又臭。“從2015年底開始,鄉里、村里挨家挨戶教我們垃圾分類。一開始是有些不習慣,但沒多久就感受到垃圾分類的好處。現在島上看上去整潔、漂亮,夏天蚊蟲也少多了。”陳金娣說。

  現在,雞山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著專用的一綠一灰分類垃圾桶,這是鄉里免費發放的。因為垃圾桶是分給各家保管,垃圾被收走后,大家都能把垃圾桶清洗得干干凈凈。

  該鄉將垃圾分類治理與該市“我愛我家”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結合起來,采取多種措施保障長效運行。該鄉劃分出責任片區,50多名督導員在全島各個網格內,每日上門、每周查遍、每月換片交叉查,對各戶的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同時設置獎勵資金,推出“環保存折”,對年度排名靠前的村和每月排名靠前的戶予以獎勵。

  綠色生態引領生活新時尚

  “碼頭周邊環境好多了,原先遍布海灘的垃圾也不見了。”從以前的臟亂差到如今的整潔有序,在雞山漁港碼頭經營著一家餐館的老賈,目睹了雞山漁港“顏值”的不斷提升。

  “垃圾分類是一場改變農民生活習慣的持久戰,我們要把最大的實惠留給群眾,讓他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主動參與進來,共建共享美麗家園。”雞山鄉黨委書記陳銀考說。

  能清理的及時清理,能美化的全面美化,能綠化的一律綠化。海島面貌的改變,也直接帶動了當地漁村旅游發展。興島路全線“粉墻黛瓦”、新建的南山公園、黃沙綠道等地也成了島上居民休閑新去處。到了周末,周邊游客紛至沓來,上島品海鮮、觀海景,品味浙東南純粹的海島漁鄉風情。

  “美麗海島是政府最大的公益事業。”陳銀考表示,要扎實推進垃圾分類,打牢鄉村振興生態基礎,要讓三五年后的雞山,成為浙東南地區一座環境最優美、空氣最清新、城鄉最干凈,能看到青山綠水、碧海金沙、鳥語花香的生態旅游島。

標簽: 雞山 分類 海島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葉劍鋒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