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片
石角村位于玉環市楚門鎮東部,距離鎮區5公里,與清港鎮洋根村、沙門鎮路上村隔山相望,南面以76省道復線與坑鄭村相鄰。全村由大園片、石角片兩個片區組成,現有村民370戶,總人口1178人。耕地面積660畝,山林面積1200畝,村莊建設用地220畝,為典型的低丘陵水果專業村,以產文旦、廣柑等名優水果為主。
2016年以來,石角村開展以南拳武術為主題的文化禮堂建設,新建了南拳文化中心,改建文化戲臺和裝飾文化講堂。其中,新建的南拳文化中心總占地面積為32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500平方米,投資約660萬元,主要用于紀念展示南拳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改建后的文化戲臺和文化講堂,具備了弘揚主流價值、傳承傳統文化、展示村莊形象、豐富文體活動等功能,大大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提升了村莊的整體形象。
打造武學文化禮堂
傳承精武之魂
12月28日,記者踩著青石板路,走進楚門鎮石角村文化禮堂,仿佛闖入了一個武林世界。村道兩邊的墻面如同一本“武功秘籍”,上面描繪著習武的一招一式,“南拳”部分套路照片也掛在墻上展示。入口處一個碩大的“武”字,體現了石角村文化禮堂的精髓。
石角村文化禮堂還設立了“村史廊”和“民風廊”,上面印著“愛心公益榜”、“長壽榜”、“成就榜”等,密密麻麻的字上續寫著村民的期盼與自豪。這里時而聚集著一群習武之人,互相切磋武藝,時而變成鄉村大舞臺,排舞、鼓詞等表演精彩紛呈,讓村民歡享文娛之樂。
石角村的文化活動,緊緊圍繞以愉悅群眾文化生活為導向,強調文化聚民、文化樂民、文化育民。一是賽事文化聚民。結合春節、中秋、國慶等傳統節日和重要節慶假日,開展春節聯歡會、象棋友誼賽、書畫交流展示等活動,使群眾在各種文化賽事的參與中得到愉悅。二是傳統文化樂民。充分發掘展示本村的傳統特色文化,每年在春節、重大文體活動中開展南拳文化交流、南拳武術表演等活動,以傳統喜慶的方式祈禱國泰民安,增添熱鬧氛圍。三是主題文化育民。組織鄰居節活動,開展“十大壽星”、“五好文明戶”評比,圍繞“十九大”、“中國夢”等主題開展文藝進村、教育培訓、讀書活動等,在宣傳教育中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風尚。
去年禮堂建成后,“鄉村大擂臺”在石角村舉辦,各種南拳表演通過臺州媒體向全市人民展示了楚門特有的文化底蘊。今年6月份開展的“田岙南拳”匯演展示活動,吸引了當地眾多武術愛好者參加,拳、劍、棍、刀等15組人員競相表演,進一步弘揚了傳統武術。
石角村文化禮堂管理員馮錦玉說:“文化禮堂的建成,一方面讓更多的人認識了我們石角村,認識了我們村的傳統文化‘南拳’,另一方面也為我們愛好文化的人提供了一個平臺。我們這些喜歡跳排舞的人經常聚在禮堂內排練,前不久楚門鎮舉行的第三屆農村文化禮堂排舞大賽中,我們村還贏得了第三的好成績。”
建立南拳文化中心
重塑南拳之魄
石角村武術文化氛圍濃厚,是章氏南拳的發源地。章氏南拳為民間拳術,起源于清末民初,已有100多年歷史。“南拳”創始人章仁興,人稱“壽老本”,12歲師從瑞安拳師謝堂南,學成歸來后,將所學套路無償傳授給村民,并融入玉環當地的多種拳技,從而形成自成氣象、獨樹一幟的章氏南拳。
章氏南拳剛烈、威猛,為不少民間習武者所景仰并喜愛。當年在田岙鄉傳播,形成過“家家習章氏,人人會南拳”的景象。
因社會轉型發展、章氏后裔外遷以及“重文輕武”思想滲透,南拳的傳承一度陷入困境。
去年,石角村利用自然環境和“武術之鄉”美譽,通過溪坑整治、街巷策劃、練武場建設,著力打造新農村建設樣板村,并投資600多萬元建成建筑面積500多平方米的石角村南拳文化中心,讓村民茶余飯后休閑及日常訓練有個好場館,也讓具有百年歷史的“田岙南拳”重現生機。
曾在全國南拳公開賽上獲得銀牌的陳良仁老人,一提到石角村新建的南拳文化中心,便喜滋滋地說:“打拳早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習慣,文化中心的建成不僅讓村里練拳氛圍更加濃厚,還使南拳文化得到傳承、延續。”
只要一有空,陳良仁就會在石角村南拳文化禮堂前的露天廣場上和村民們一起打南拳。他動作舒展如行云流水,輕如飛鷂、重如霹雷、形如野鶴。
石角村,正因傳統武術的復興而迸發出瑰麗的璀璨華彩。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