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何鴻來到臺州,在臺州圖書館開講敦煌壁畫的故事。這次來臺州,除了講座,還有一份記掛了十多年的夙愿,想在臺州了卻。
20年前偶然間收藏到兩幅畫像
“大概20年前,我還在寧波大學工作的時候,在杭州的一些古玩市場收了一批古字畫,回家后整理,發現了兩張民國時期的女人油畫像,根據落款看,應該都來自于臺州黃巖。”何教授說,當時就想著,有機會一定要把這兩張畫送給她們的后人。
10多年前,何教授根據畫像的落款尋找蛛絲馬跡,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何教授推測出一個叫王彥威的人,應該和畫像中的人有關。當時,何教授把尋找畫像后人的消息發在自己的博客上,很遺憾,沒有找到。
之后,何教授一直忙著其他事情,昨天要來臺州開講座,他又記掛起那兩張畫像,就直接把畫像帶了過來。
“這兩幅畫像我‘供奉’了20多年了,是時候找到她們的家人,接她們回家了。”何教授希望能在臺州,找到想找的人。
查找文獻,找到“王彥威”這個線索
中午結束演講后,何教授給記者展示了這兩幅人物油畫,根據油畫紙上印章來看,畫像來自“黃巖王錦泉油畫照相”,地址是在“城內司廳巷口”。
司廳巷,黃巖人都知道,這條位于黃巖城中心的千年古巷,是黃巖古今商貿繁華之地。今天,司廳巷店鋪林立,仍屬商貿繁華之地。司廳巷內一幢幢保存完整的晚清、民國時期的建筑及名人故居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立牌,還有盧宅、汪宅等一批鄉賢故居云集于此,見證著小巷歷史的厚重。
記者看到,何教授收藏的這兩幅畫像,其中一幅畫像右上方,還有關于人物的簡介:“元室嚴氏三十二歲遺像,嚴氏字淑芬,卒于民國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時年三十四歲,兄敬言識。”
這段文字后面,還蓋有兩個同樣名字的印章,落款“王炳南”。何教授說,“敬言”應該是王炳南的字號。
“按照這種書寫規則來看,王炳南應該就是畫像女子的家人。”何教授根據這個落款,好多年前就開始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查到一個叫王彥威的人,清代一名外交官,也是黃巖人,幾乎能肯定就是王炳南和嚴淑芬的祖先。
由此推斷,何教授認為這戶姓王的家人,應該是當時臺州黃巖地區家世顯赫的家族,所以才會專門跑去油畫照相館,為逝去的親人畫像。
所以,何教授現在要找的,就是黃巖王家的后代,很有可能,這幅遺像會成為這個家族后代重要的藏品。
而另外一幅遺像,畫紙上沒有寫明人物簡介,只是為同一油畫照相館出品,不能斷定是否為王家的另一位先人。
如果你有線索,請聯系晚報
這種私人畫像,后來為什么會流到外面,并且在古玩市場流通?
對此,何教授認為,根據年份判斷,畫像的時候是20世紀20年代末,很有可能畫像在收藏了十幾二十年后,因為戰亂,畫像就在搬家或者其他特殊情況下丟失,但因為畫質精良,就被有心人撿走收藏。
“我很喜歡收藏這些看起來不值錢,但很有意義的古畫,就這樣不知不覺藏在家里二十來年,但既然有名有姓,就想著還是能送回去,讓后人也留個思念。”何教授希望有人看到這兩幅畫后,能根據王彥威、王炳南、嚴淑芬這三個名字,一起幫著找到他們的后人。
下午離開臺州前,何教授把這兩幅畫留在了臺州圖書館,“如果有人要來認領,可以直接到圖書館來,如果實在找不到后人,那就捐給圖書館,作為地方文獻研究也好。”
如果有人知道這兩幅油畫人物后代的相關消息,可以聯系晚報,或者直接去臺州圖書館找江依婷詢問。
相關鏈接
王彥威(1842~1904),原名禹堂,字弢夫,號藜庵,浙江黃巖人。同治九年舉人。歷任工部衡司主事,營繕司員外郎,軍機章京,江南道監察御史,太常少卿。光緒十二年,為軍機處漢官領班章京。輯編《籌辦洋務始末記》,著有《西巡大事記》、《清朝掌故》、《清朝大典》、《樞垣筆記》等。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