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2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舒丹)車門緩緩打開,五保老人張君梅拄著拐杖,緩緩從座位上站起。還沒等他邁開腿,雙手已被志愿者穩穩扶住,在志愿者的攙扶下,老人順利下了車。
“回家了,終于回家了!”張君梅的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喜悅,環視了一下四周,煥然一新的養老院讓他覺得既熟悉又陌生。
為了歡迎老人們“回家”,院方和志愿者們精心策劃了一場歡迎儀式,在熱鬧的儀式上,離“家”大半年的老人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全市首創“公建民營”模式
說起澤國養老院,很多人可能停留在之前的印象中——破舊,設備落后。是的,澤國養老院已建成20多年,多年來的風吹雨打,加上年久失修,養老院內部配套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和缺失,安全隱患嚴重。
為了讓老人們住得更舒心、更安全,去年下半年,澤國鎮決定,對養老院進行全面改造。“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養老院變成真正的老人樂園。”澤國鎮黨委委員、分管負責人江潮說。
有公交車“政府購買服務”的珠玉在前,探索養老院的科學發展模式成了鎮領導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經過多方取經,最終,“公建民營”模式走入了大家的視線。“公辦養老機構缺乏專業性,且效率低下、缺乏活力,讓民間資本進入養老產業,有利于推動社會化養老,也能讓老人們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江潮說,“簡而言之,就是花更少的錢,讓老人們得到更好的照顧。”
確定好模式后,考察、招投標、翻修等一系列工作便進入軌道。在政府投資380多萬元對養老院進行翻修后,得標的朗高醫養護理院有限公司又繼續投入100多萬元,對電梯、醫療設備等細節進行完善。
把醫院開進敬老院
“贈澤國敬老院:家庭般的溫暖,親人般的關懷”,在澤國養老院的內科門診室內,掛著一面老人家屬送來的錦旗。“住在我們這里的一位老人病了,醫生及時為她診治后康復了,她的家屬就送來了這面錦旗,夸贊我們治療及時。”浙江溫嶺朗高護理院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敏峰笑著說。
養老院里有醫院,醫生、護士24小時值班,是澤國養老院的一大特色。為了讓老人們得到更好的照顧,養老院中設有中醫科、康復理療科、老年病科、內科、放射科、檢驗科、臨終關懷科等針對性較強的科室。
“我們的宗旨是‘小病不出門,大病有保障’。”蔣敏峰說,像感冒、身體不適等小毛病,老人們在養老院里就能看好,如果情況比較危急,老人們也能享受到“優待”,“我們和不少醫院都簽有協議,老人送到醫院后馬上就能醫治,可以免去掛號等一系列繁瑣的手續,等老人得到醫治后,我們再為他辦理手續。”
養護醫三位一體
經過危房再造、適老化改造、消防改造后,澤國養老院煥然一新,床位也從70張增加到150張。為了方便照顧老人,養老院原先使用的硬板床全部換成了護理床,并在房間內設置一鍵呼叫和供氧裝置,每個房間內配備廁所,廁所里安裝扶手。此外,房間里還將24小時提供熱水。
除了這些生活“必需品”,養老院的二樓還有活動室。“這些是麻將桌,老人空閑了可以在這里搓搓麻將。”澤國養老院院長趙曉玲說,現在,全新的養老院剛開張,下階段,還會增加更多的娛樂器材供老人使用。“除此之外,我們還會聯合黨員、志愿者,定期開展不同主題的活動,讓大家的老年生活豐富多彩。”
“我們采用的是‘醫、養、護’三位一體的護理模式,這在全臺州范圍內都是比較先進的,也是比較少見的。”蔣敏峰說,護工照顧老人生活起居,醫生和護士為老人提供專業的護理、醫療服務,這樣,就解決了老年生活的后顧之憂。“在‘公建民營’的模式下,政府的投入少了,我們經營的成本也低了,當然,最終受益的還是老人。”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