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州市椒江區一江兩岸地區特色風貌和整體城市設計研究》得到住建部認可,成為臺州市開展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工作后提交的第一份滿意的答卷。
今天,就讓小編帶領大家系統地走進“一江兩岸”,了解這份規劃背后的巨大生產力,也重新認識這座被低估的城市——臺州市椒江區的價值。
“一江兩岸”區域總面積67平方公里。南靠中心城區,北至椒北快速路,西起椒江區界,東至椒江二橋,南至黃椒路—云西路。它的開發建設吹響了臺州市椒江區城市建設走向濱江時代的號角。
▼ “一江兩岸”開發建設
▍就是在踐行中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就是在落實臺州市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戰略,提升主城區首位度
▍就是遵循濱水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充分體現椒江地域特色
▼我們的使命與機遇
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從椒江區城市發展的現狀看,“一江兩岸”區塊發展明顯滯后,老社區遍布,危舊房林立,基礎設施破舊。同時,濱江地區產業效能低下,土地利用粗放,工業港口經濟難以為繼,民房破舊不堪,居住環境惡劣,群眾反應十分強烈。
爭做灣區經濟排頭兵
在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謀劃實施‘大灣區’建設行動綱要”被寫入報告,并細化為“重點建設杭州灣經濟區,支持臺州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椒江作為臺州市的主城區,肩負使命責無旁貸。
迎接高鐵時代的到來
杭紹臺鐵路建成后,將實現臺州與杭州1小時交通圈、與上海市兩小時的交通圈,并將融入長三角兩小時經濟圈,是打開椒江向外聯絡的綜合交通窗口,同時借助市域鐵路解決椒江西部開發不足的問題,擴大有效投資,帶動周邊區塊全面發展。
遵循濱水城市的發展規律
從濱水城市建設的客觀規律來看,其濱水地區一定是從最初的交通性商埠、生產性碼頭歷經興衰,最終轉型為環境最宜居、商業最繁華、文化最豐富的城市地標。無論是巴黎、倫敦、柏林,還是國內的上海、深圳、杭州都經歷類似的發展歷程。
打造山海水城核心區
市人大五屆一次會議上,市委書記王昌榮在參加椒江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椒江要勇當排頭兵,主動承擔責任,建好臺州新府城,成為推動全市趕超發展的核心引擎。要爭當山海水城的核心區、和合圣地的展示區、制造之都的示范區,通過幾年努力,把椒江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有影響的宜業宜居宜游目的地。
做好“一江兩岸”大文章傾力打造臺州新府城
發展思路
文化引領、生態修復
有機更新、產城融合
更好的環境+更好的文化+更好的生活
規劃愿景
文化源點、服務高地、品質椒江
面向浙東的文化體驗目的地
臺州山海水城戰略的新標桿
臺州都市的濱江中央活力區
空間策略
以椒江為線索六大發展策略
而這,僅僅是“一江兩岸”開發建設的序曲
未來,將形成“一帶一軸、雙環六城”的空間布局
空間結構
“一帶”濱江兩岸的活力景觀帶
▍以游艇碼頭、水上游線,聯系至大陳島、一江山島,并帶動腹地發展。
“一軸”沿中心大道城市發展軸
▍將城市中心功能帶向北延伸跨越椒江北岸,形成新時期的“城市中軸”,打造城市核心地帶。
“雙環”
▍兩岸山體形成的生態綠環(外環)和由海門衛、章安、前所、葭沚等地區構成的文化活力環(內環)。
“六城”
▲▲▲海門衛城
通過建設軍事主題公園、戚繼光紀念公園、古城墻和井字形歷史文化街區,打造一個以愛國主義教育和海防軍事文化體驗為核心、以傳統文化體驗和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游區,唱響中國海防第一衛城品牌。
▲▲▲葭沚水城
依托老街文化元素、延伸中心路中軸功能,打造一個集歷史傳承、文化體驗、商業購物、旅游休閑和特色居住于一體的超級活力街區。
▲▲▲白云悅城
全面改造城中村、舊小區、舊廠房和沿街低端商業業態,打造依山擁江、綠蔭覆蓋、商業活力的多元復合社區。
▲▲▲江岸尚城
通過高端醫療、教育、商業服務設施等六大工程建設,搬遷工業物流企業,改造碼頭岸線提升濱江及內部河道景觀,打造成為都市服務完備、生態環境宜人的開放式濱江大社區。
▲▲▲章安古城
根據考古發掘成果和現存章安老街,逐步形成漢魏、明清、現代三大風貌區,打造旅游、影視基地、商貿、居住為一體的北岸特色新區。
▲▲▲前所江城
復建前所所城,打造跨江纜車,形成與海門衛城南北呼應、融為一體的開發格局。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