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總站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郵政儲蓄郵政儲蓄臺州支行農業銀行臺州支行
新聞熱線:0576-88106106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好媽媽的標準,你做到了幾條?
2017年09月02日 來源: 臺州晚報

  教育孩子,是每一對父母都需要學習的功課,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起到關鍵作用。開學了,教育話題再次成了家長們關注的話題,怎樣教導孩子,當一位好家長?聽聽大家都怎么說。

  A

  最近,好媽媽的十條標準在網上、微信朋友圈里流傳,這是“@人民日報”此前羅列出的好媽媽標準,分別是心態放松的媽媽、不攀比的媽媽、“笨”媽媽、好好說話的媽媽、說話算話的媽媽、給孩子自主性的媽媽、靈活的媽媽、支持孩子的媽媽、贊美爸爸的媽媽、樂于助人的媽媽。

  這十條標準總結起來就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對媽媽自身有一些要求,包括放松心態,不攀比,好好說話,說話算數,樂于助人;另一方面是媽媽對孩子的要求,包括給孩子自主性,支持孩子等。

  除了羅列出標準,文章還附上了行動指南。比如:怎樣當一個“笨”媽媽?給出的建議是,當孩子問出一些問題時,媽媽不妨把問題重新拋給孩子,如果孩子答不出來,可采用其他手段幫助孩子解答,比如說帶著孩子一起從書里找答案。再能干的媽媽,在孩子面前也一定要表現得“笨”一點,孩子會感到自己比媽媽更“聰明”。

  給孩子自主性也是好媽媽的重要標準之一,建議給孩子適合他年齡的自主權,他會更容易面對今后的人生;鼓勵孩子表達意見、做出選擇,小到每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都可以讓孩子參與決定。

  好媽媽應該懂得支持孩子,孩子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問題背后,都有他們的需求,家長應該有這樣的意識;當孩子犯了錯誤,也不要先批評孩子的錯誤,而是理解孩子遇到的困難;教導孩子,不要只給孩子講道理,而是教他們怎么做。

  有些媽媽在孩子做錯事時總是沖著孩子吼叫,按照好媽媽的標準,媽媽們應該好好說話。首先對孩子說的話不能隨意發火,珍惜孩子對自己的信任;耐心溫和地和孩子說話,不能厭煩挑剔、挖苦諷刺,更不能說反話;夸獎鼓勵孩子,分享孩子進步的喜悅,不能破壞孩子的積極性;學會傾聽孩子說話,給孩子回饋正確的身體語言。

  家長:說說容易做起來難

  B

  標準是有了,但是家長們都能做到這十條標準嗎?難!就拿“好好說話”這條來說,很多家長都覺得實際操作起來很有難度,原因就是孩子太小又不聽話,不吼的話,難以管教。

  椒江的林女士有個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上小學后,林女士基本上每天都在吼,原因就是孩子不聽教。“我讓她寫作業,她非得討價還價要先看電視,于是我就火了;我讓她多看一遍書,她說老師沒有要求,我又火了;我讓她吃點青菜,她把青菜扔到垃圾桶里,我忍不住又是一頓狠批……”林女士說,自己也不是一開始就這么兇的,因為好好說的時候孩子不聽,兇她才有效,其實每次兇完她自己都很后悔。

  另一位兜兜媽媽還羅列了自己發火的幾種情況:孩子不吃飯只吃零食,要吼;穿衣服太挑剔,要吼;玩具散得家里到處都是,要吼;不想上幼兒園,要吼;碰到自己心情不好,她又不斷地煩你,也會吼……基本上,一點小事,情緒就被點燃了。還有家長表示,小孩子不懂事,管教全靠吼,除了吼,自己找不到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再說“贊美爸爸”這一標準,講的是聰明的媽媽要懂得贊美爸爸,哪怕只是一丁點進步,可很多媽媽也覺得很難以做到。“孩子爸爸太懶,下班后回家就躺在床上玩手機,不幫忙做家務,也不跟孩子玩,我實在是忍不住,經常要叨叨他,很難做到贊美。”椒江的金女士說,因為自己經常在孩子面前嫌棄爸爸懶,導致女兒也總是用批評的語氣跟爸爸說話,雖然明知自己不對,但就是忍不住要吐槽丈夫。

  而一些媽媽則認為,家庭教育中,媽媽往往是主力,正因為承擔的多了,所以往往出的問題也多,比如吼孩子、不民主等,歸根到底還是教育的方法問題。臨海的許媽媽是一名教師,她深知親子之間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共同分析,表示理解,指出不足,鼓勵改正。“這話說說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我自己有時候也會忍不住吼孩子。”許老師說,有時候是家長們自己心情的原因,與其說是在教育孩子,還不如說是家長們在宣泄不良情緒,關鍵就在于家長能否較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愛孩子的一個重要原則:不能剝奪孩子的自主權

  C

  每對父母都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很難說得清誰對誰錯,但在心理醫生看來,不能因為愛孩子而影響了孩子心理健康。很多家長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越來越失落,原因就是親子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有的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究其原因,往往是父母過于替孩子操心,一切都替孩子做主,反而害了孩子,也毀了親子關系。

  大學生小舟今年21歲,中醫專業學生,成績優異。一年前,她因減肥控制飲食而患上了進食障礙,一年沒來月經,為了保證身體健康而大量進食,體重增長至65公斤,最近感覺自己身心都受折磨,所以求助心理醫生。

  臺州醫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醫師包祖曉了解情況之后得知,小舟的父母很喜歡教育人,小舟小時候會因一點小事而被教育上三個小時。媽媽患有失眠、恐懼死亡,以自己為中心,整天關心孩子吃什么,常說“為了孩子愿意犧牲一切”。

  因為父母的關系,小舟從小就覺得壓力大,不敢犯錯誤,是大人眼中的乖孩子,一直成績優異,追求完美,要么不做事,如果開始就會堅持到底,減肥也是堅持不懈。不過,小舟從小就沒有什么選擇權,連高考的志愿也是根據父母的要求填的。她覺得自己現在一點也不開心,因而求助心理醫生。

  跟小舟一樣不開心的還有中學生悠悠跟她的母親。悠悠的媽媽程女士出現睡眠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平時有一點點小事情就會睡不著,睡著了也會早醒,嚴重時整夜不睡。因為丈夫在外地賺錢,家里的事情很少管,兩個女兒的管教工作都落在她的身上,最近常常為小女兒叛逆,不想上學而苦惱。

  悠悠也很苦惱,她對媽媽很不滿,覺得她很啰嗦,管太多,自己跟姐姐出去玩一會兒,她就不停地打電話,只要她不管著自己就好了。面對孩子的指責,程女士很委屈,覺得自己在拿生命在愛孩子,而孩子卻不能理解。

  悠悠對媽媽的委屈表示很無語,她告訴包祖曉,自己最討厭父母說“為了孩子愿意犧牲一切”,恨“他們剝奪了自己的生存權”,很羨慕同學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實像這樣的親子關系我在門診見過很多,往往孩子和父母親都很痛苦,各自都覺得委屈,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為父母管太多管太寬,讓孩子感受不到自我,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就會越來越反感父母。”包祖曉說,每一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要講究方式方法,最起碼不應該剝奪孩子的自主權,否則,父母、孩子都會痛苦,甚至父母和孩子都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標簽: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