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8月22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趙文魁)翻著一張張《罪犯減刑(假釋)審批表》和《提請減刑(假釋)建議書》,抬抬掛在鼻梁的老花鏡,用紅筆細致地勾出錯誤之處。每一份案卷,經過老民警李龍飛仔細核對,不管是小到執法文書標點符號的錯用,還是大到適用法律條款的差錯,所有執法“漏洞”都無所遁形。在臨海監獄刑罰執行科的3年多時間里,李龍飛共審查辦案1200余件,并保持著“零差錯”的紀錄。今年52歲的李龍飛,依然保持著高傲的斗志,為監獄事業添磚加瓦。

公平正義的“守門人”
“司法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監獄刑罰執行科正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門,而李龍飛好比“守門人”。財產性判項的履行情況是作為服刑人員減刑假釋的重要考察依據,在審查該項業務中,李龍飛能自覺抵御來自各方面的“招呼”。“堅決不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是從警底線,更是法律的生命線。”李龍飛仗義這樣說。
“即使在服刑的罪犯,也是中國公民,公平正義同樣應該在維護罪犯合法權益上體現。”李龍飛如是說。2017年2月,服刑人員宋某向監區民警反映自己在看守所羈押的22天,沒有折抵刑期,希望得到監獄幫助。執法工作無小事,3月1日至3日,李龍飛與同事2人奔赴3500余公里外的貴陽市烏當區,與當地人民法院聯系溝通。當宋某接過《執行通知書》時,深深地鞠了一躬,并保證今后一定好好改造,不辜負政府的期望。
法律智慧的“擺渡人”
用“擺渡人”來形容李龍飛,恰到好處。把刑罰執行業務知識擺渡給青年民警,他是一位優秀的傳幫帶師父;把減刑假釋政策等法律條規擺渡給服刑人員,他是一位盡職的普法宣講員。
“減刑幅度從嚴掌握對象可概括為9加10。”在給青年民警授課現場,李龍飛總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解釋那些枯燥深奧的專業術語。為提高大家的培訓興趣,李龍飛經常是“備課”到深夜,絞盡腦汁,以案促訓,保證培訓課程能夠“鮮活”起來。
“龍飛大哥,又進去普法宣講啊。”正在監管室值班的民警潘登看著他夾著一疊資料寒暄著。給罪犯及時地普及各項新政,并加以答疑解惑,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幫助罪犯樹立目標,重拾信心,積極改造。擺渡人李龍飛擺渡過去的不僅是知識、思想、法規,更是社會的和諧穩定。

刑罰理論的“鉆研人”
“打鐵還需自身硬”。李龍飛深知要使執法的天平不傾斜,首先要自身素質過硬。他利用閑暇之余,積極開展刑罰執行工作理論調研。他所撰寫的《罪犯減刑、假釋中的財產刑執行考量——關于財產刑在減刑、假釋中的調查和思考》的理論調研文章獲得浙江省監獄系統刑罰執行論文比賽二等獎;《保外就醫工作的實踐與思考》等多篇論文也取得不俗成績。
“現在形勢政策更新變動快,制度如果三個月不看就會忘完!”支撐起榮譽的背后,是李龍飛辦公室那盞“長明燈”。自調到臨海監獄以來,李龍飛工作兢兢業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經常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不辭辛苦。三十多年工作養成中午不休息的習慣,用他自己的話說:中午沒人打擾是審案的最好時間。2016年7月,李龍飛因工傷第二次手術,術后僅住院5天時間,尚未拆線的他就帶著傷痛提前上崗。三年多來,李龍飛用他的踏實、肯干,先后榮獲三等功一次,嘉獎二次,局級辦案能手三次,并被監獄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讓每一個案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正是李龍飛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也是他的雄心壯志。“以志為馬”,李龍飛這匹老驥,正穩步前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