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23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丁珊 羅亞妮)今天的椒江可能有些“擁擠”,尤其是在通往碼頭的街道上,你會看到有這么一支隊伍,他們盛裝打扮,幾個年輕力壯的“大力士”扛著一艘漁船,身邊緊跟著敲鑼打鼓的樂隊、手持香火的老人以及做著表演的民間藝人,他們浩浩蕩蕩地穿過椒江街頭,引起眾人圍觀。這就是椒江傳承了上百年的習俗活動——送大暑船。
椒江葭沚是一個位于臺州灣內的古老漁鎮,這里的漁民千百年來以出海捕魚為生。
送大暑船的這一民間習俗由來已久。傳聞在清朝同治年間,椒江葭址一帶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節前后為甚。當地的居民認為是五位瘟神(相傳五圣為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史文業、鐘仕貴五位,均系兇神)所致,于是,便在葭沚江邊建了一座五圣廟,時常進行祈求許愿,希望祛病消災。
由于葭芷處于椒江口附近,沿江漁民居多,為了祈求出海捕魚平安,遂決定在大暑這一天集體供奉五圣,并將載有供品的船只送至椒江口外,為五圣享用,以表虔誠之心,此為送大暑船的初衷。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人們也不再絕對地把“五圣”當作兇神,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于“五圣”在海上幫助漁民解除險情、送水送糧的傳說。雖然傳說嬗變,但“送大暑船”的形式卻流傳至今。
大暑船長約15米,寬約3米余,船內設有神龕、香案,以備供奉。船內載有豬、羊、雞、魚、蝦、米、酒等食品,水缸、缸灶、火刀、桌、椅、床、榻、枕頭、棉被等生活用品,并備有刀、矛、槍、炮等自衛武器,米用小袋裝,每袋一升,為千家萬戶所施。
大暑船須在大暑節之前趕造成功。大暑節前數日,于五圣廟建道場,延請和尚做佛事,還愿者紛紛將禮品送到廟內,以備大暑節裝船。
送大暑船時,先要舉行迎圣會。迎圣會隊伍前面由四人鳴鑼開道,隨后是八壯漢手執鋼叉護持,然后是五名少年扮成的五圣,各跨駿馬,由馬保牽馬侍候(有時亦坐彩轎)。五圣之后有四人抬的香亭或臺閣,上點香燭,供兩旁百姓參拜。
主隊伍后面則是走高蹺、賣水果、賣梨膏糖、唱桃街、補缸、舞龍、打花鼓等民間藝人化裝,作各式即興表演。最后是身穿紅衣裳,頸上套白線(象征鐵鏈鎖身),手執香燭還愿的“罪人”隊伍,他們都是曾經患重病,因祈禱五圣而病愈,現今趁送大暑船時前來“謝罪”。
來到江畔,由幾位老人在大暑船邊設壇祭拜后,將五圣神位一一供奉到大暑船上神龕之中,待一切就緒,此時一般正是潮水漲滿的時刻,至大暑船被拖出椒江口外白沙洋時,正好開始退潮,借助著潮水的力量,大暑船順江而下,越漂越遠,也帶走了人們美好的祝愿。
除了送大暑船,在椒江還有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既能去除體內濕氣,又能補充營養。

大暑時節,午后是最熱的時候。飲食上,要以清淡為宜,多食綠豆湯、苦瓜、冬瓜湯等食物。如果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癥狀時,多為中暑先兆。輕度中暑,多喝含鹽的清涼飲料,若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可以服用解暑藥;重癥中暑患者,立即送往醫院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 ·
- ·
- ·
- ·
葭沚老街小巷的舊時光,一代人的回憶 | |
大暑過后高溫來臨 | |
“送大暑船”祈福安康 | |
送大暑船迎大暑節 |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