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總站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郵政儲蓄郵政儲蓄臺州支行農業銀行臺州支行
新聞熱線:0576-88106106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文化自信助力活力新區 路橋公共文化服務惠民生
2017年06月18日 來源: 臺州日報

一件件造型精美的灰雕作品、一幅幅靈動活潑的剪紙作品,還有那充滿生活氣息的螺洋蓮花、路橋道情、路橋評書等精彩表演……

日前,在中盛城市廣場舉辦的“保護非遺——在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振興”活動,琳瑯滿目、互動演繹的文化展示吸引了高漲人氣,成為路橋市民樂享其中的一道“文化大餐”。

正在觀看灰雕作品的市民趙老師說:“以前有許多人說路橋沒有文化底蘊,但現在我看路橋是越來越有文化內涵了。”趙老師的一番話,道出了路橋人對于路橋文化發展的自信。

路橋人的文化自信,得益于路橋區委、區政府近年來對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以來,路橋區堅持普遍達標、突出重點和彰顯特色相結合,在全區上下進一步營造重文化、抓文化、興文化的濃厚氛圍。

路橋區委書記潘建華說:“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深入推進‘和合圣地’建設的生動實踐,可以為‘打造活力新區、建設美麗路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桿區’注入強勁動力。”

在對標找差中夯實文化基礎

6月12日上午,細雨綿綿中,一輛藍白相間的大巴車準時來到橫街鎮安寶廣場。與一般大巴車不同的是,這是一輛流動的圖書車。

“上次圖書車來安寶廣場時,我就辦了張卡、借了幾本書。這次聽說圖書車來的消息后,我就趕緊過來。”村民老羅抖了抖手中還在滴水的雨傘笑著說,有了圖書車,也省得他去城區的圖書館了。

“這輛圖書車可以容納3000余冊圖書,配備了電腦、音響、空調、閱覽座椅等,還可以現場為市民辦理借書證、圖書借閱、預約、咨詢等服務。”路橋圖書館工作人員說。

看書難,曾經是路橋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大“短板”,不過在現在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歷史。繼總投資近億元建成區級圖書館之后,“書香路橋”已經成為路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響亮品牌,區圖書分館、24小時自助圖書室等投入使用,讓路橋群眾感受到了一陣陣襲人書香。

對標找差打好“示范牌”,是路橋區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的重點所在。

路橋區區長葉幫銳在日前召開的相關推進會上說:“我們必須要把創建工作,當作補齊短板、脫胎換骨的重大機遇,每個單位都要樹立對標找差、爭先進位的前列意識,找標桿、對標桿、補差距。”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短板”得到了有效的補齊拉長。路橋區文體局局長姜金宇介紹,目前10個鎮(街道)的綜合文化站,積極推進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運營,已實現每周免費開放時間達42個小時以上。94%的村(社區)已建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禮堂)和配套的群眾文化活動廣場。

在打造亮點中塑造文化特色

“沒想到,這里不僅風光美麗,而且還這么有文化氣息。”每到周末,新橋鎮金大田生態公園總會迎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和生態公園融為一體的金大田文化禮堂,已經成為路橋文化的一張“金名片”。

在新橋當地,“孫結蒲鞋胡做車,打網橋人絞棉花,金大田人讀書家”的民謠廣為流傳。在金大田,除了展示村莊昔日文化的村史陳列館,最讓人驚艷的當屬各種各樣透著現代文化氣息的陶吧、沙畫等眾多手作工作室,還有擺滿了各色書籍的扶雅書院——一家融合了鄉土氣和文藝范的鄉村書店。

“以前農村沒什么休閑娛樂的地方,現在不一樣了,我們金大田的文化活動可多了。”村民徐桂琴是金大田排舞隊的骨干之一,每當夜幕降臨,她和隊友們總會準時出現在金大田文化禮堂前的小廣場上。村民們說,特別是到節日的時候,鎮、村還在小廣場上舉行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現場可以說是人山人海”。

金大田成為農村文化禮堂的“金大牌”,是路橋區發揮優勢打造公共文化服務亮點的結晶。

路橋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韓芳說:“我們在全區各鎮(街道)廣泛推行眾籌基金管理、眾創管理、志愿者管理、資本采購管理的‘四Z’管理模式,充分激活了農村文化禮堂的活動,使之成為路橋公共文化服務的特色品牌。”

金清鎮下梁村最早探索試行“文化禮堂一元捐眾籌基金”的眾籌基金管理模式。村支部負責人說,眾籌基金將用于文化禮堂活動開展、隊伍扶持、設施建設等。為此,下梁村出臺《下梁村文化禮堂一元捐眾籌基金管理辦法》和《下梁村公共文化眾籌基金財務管理辦法》。

創新文化禮堂“鄉村十禮”禮儀體系,也是路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大特色。據介紹,“鄉村十禮”包括啟蒙禮、成人禮、迎新祈福禮、重陽敬老禮、新兵入伍壯行禮等,有效構建了新常態下鄉村禮儀的新文化。截至目前,全區100多家文化禮堂已舉行各類禮儀活動600余場,參與人數達十多萬人次。

在共建共享中彰顯惠民屬性

繼中盛廣場的非遺紀念日活動后,一場《2017年路橋區灰雕作品展》也在路橋區圖書館一樓展廳連袂登場。

在這場作品展上,除了詳盡的圖片文字資料的介紹,還展示了或灰色、或彩色造型各異的幾十件灰雕實物,特別是一些青年學生的灰雕習作,讓大家看到了灰雕“或有復興之日”的希望。據了解,為了培養年輕一代的灰雕藝術傳人,年逾花甲的路橋灰雕第三代傳人吳賢友,走進了路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班授課。

路橋灰雕的復興有望,得益于該區所著力打造的文化志愿者隊伍。路橋區副區長姚君丹說:“文化志愿服務是新時期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方式,要依托專業文藝人才、整合力量資源,打造具有路橋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務模式。”

目前,路橋區出臺了《路橋區文化志愿者管理辦法(試行),已經成立了區級文化志愿者聯合會,共有注冊會員600多名。路橋區文體局相關負責人說,區里根據志愿者年度服務時限開展星級志愿者評比,每年組織評選“十佳”優秀星級志愿者。

“雙百惠民”成為路橋創新文化志愿服務的重要載體。據介紹,“雙百惠民”是指百名文化志愿者進百家文化禮堂開展藝體啟蒙公益培訓活動,被評為2016年度省優秀文化志愿者服務項目。去年,文化志愿者組成教師團,開設書法、音樂等6大類16個小項的培訓項目,在文化禮堂開設課程400多節,服務幼兒、學生688名。

惠民行動均等化,讓路橋公共文化服務有了可喜的變化。變“設定式”為“點單式”,實施了文化服務“百姓點單、政府配送”;變“漫灌式”為“滴灌式”,設立老年人、外來民工子弟等文化服務項目,保障各類群體文化權益;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涌現了十余支頗具影響力的民間文藝團隊。

標簽: 自信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徐子淵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