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共享單車來得很突然,5月19日凌晨,臺州學院(椒江校區)附近涌現大量黃色單車。
記者根據ofo共享單車APP定點查看,發現其散布在臺州職業技術學院、臺州學院(椒江校區)、天天財富公館、市工商局、臺州市體育中心等10多個點位,都處在城區外圍,對中心城區形成包圍狀。
ofo來了,其他單車還遠嗎?面對可能“蜂擁而來”的共享單車,臺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當天就專門討論了共享單車可能對城市交通秩序造成的影響。
僅四天,就有車輛被城市管理部門暫扣
5月19日下午,ofo共享單車第一次出現在椒江中心城區,一位姑娘將車停在了位于金三角浦發銀行的公共自行車借車點內。
ofo共享單車很快進入行政執法的管理視野。僅四天,部分車輛就因亂停放等問題,被行政執法部門采取暫扣措施,暫扣了25輛。
ofo共享單車浙江拓展經理楊繞表示,他們從5月11日就開始拜訪相關的政府部門,也給相關部門發送過公函,目前也一直在溝通中。
不過ofo方面沒有等到行政執法等城市管理部門的回復,就進行了車輛投放。
“運營可以,但是必須規范。”市同創辦專職副主任鄭志才表示,車輛投放的時候,是集中投放,必然是占用了街道,也就是利用到了公共空間,那么就要和城市管理部門報備,比如確定在哪里可以投放,哪里是禁放區,這樣較為符合程序。
在市同創辦向ofo方面提出投放前審批要求后,5月23日晚,ofo方面又投放了170輛共享單車。
楊繞對此表達了歉意,先期投放了520輛單車,原本這170輛車也是同一批投放,但因為其他原因沒有投放,之后物流公司補發,他在和同創辦溝通時,公司供應鏈環節就已經發貨了。“我們絕對配合政府的監管和約束,目前的數量短期內不會再增加。”
有亂停放,也有市民將車輛私藏入室
ofo共享單車因為車身為黃色,被人稱為小黃車,目前已經在100多個城市投放運營。
共享單車伴隨并借助互聯網技術應運而生,不用固定的停車樁,采用手機掃描開鎖、落鎖結費的方式,用車還車方便,這是其受到市民特別是年輕人追捧的主要原因。
“我在其他城市使用過共享單車。”在東商務區上班的楊女士說,相比較公共自行車,她還是比較喜歡共享單車,因為方便,可以隨處停放。
美團外賣的送餐小哥羅先生也更傾向使用共享單車,能隨騎隨停。
而隨騎隨停帶來的亂停放問題,以及給市容環境和秩序帶來的影響,也是共享單車在各個城市一直為人詬病之處。
在全國其他城市,由于沒有固定的借還車地點,無序停放甚至占用盲道、擠占公共自行車樁位等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
在椒江和臺州經濟開發區的街頭,共享單車的亂停放問題已經顯現,還有市民拍到有人將車輛私藏入室內。
“可以借鑒其他城市的管理方法。”對此,楊繞提出自己的建議,比如寧波市政府和ofo方面簽了承諾書,每500輛車就必須要有一名運維人員,還要及時匯報運營情況。如果有市民投訴亂停放等各種問題,政府部門會在第一時間轉達,他們收到后及時處理。
楊繞表示,還有的城市,要求他們和政府部門一樣接受考核打分,沒有及時處理亂停放等問題會被扣分,到一定程度會被要求整改甚至撤出。
“我們也在嘗試各種管理手段。”楊繞介紹說,如根據各類數據和用戶信用,通過技術手段對用戶的行為進行約束,發現有長期不健康的騎行行為或私占車輛等行為,會限制當事人騎行。現在新款小黃車具有GPS功能,會逐步推出。
交通部已起草“共享單車”發展指導意見
目前,臺州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共享單車帶來的管理難題直接擺在了城市管理者面前。
“要有效解決亂停放等問題,寄希望于用車者的自覺,這顯然不現實,也需要投放企業尋求技術上的突破,有效約束用車者的行為。”鄭志才認為,共享單車進入臺州是個好事情,便于市民出行,但是需要管控才能避免無序進入。如果共享單車管理方沒有規范管理,涉及到亂停放等,影響到城市交通秩序,只能該查的查,該扣的扣。
“會聽取相關部門的建議和意見。”楊繞說,他們可能會適當調整投放策略,目前正在做方案。
據了解,對于全國興起的共享單車,近日交通部會同多部門起草了《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對共享單車進行了定義,指出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俗稱“共享單車”)是分時租賃營運非機動車,是移動互聯網和租賃自行車融合發展的新型服務模式,是城市綠色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是方便公眾短距離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駁換乘的重要方式。
征求意見稿提出,不同的城市要制定適合本地特點的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來規范自行車停車點位設置。對不適宜停放的區域和路段,可制定負面清單實行禁停管理。對城市重要商業區域、公共交通站點、交通樞紐、居住區、旅游景區周邊等場所,應當施劃配套的自行車停車點位,規范自行車停放。
原標題:共享單車來了,也帶來了城市管理難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