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胡蕓 通訊員 解文雅)“廢品拿去好賣錢,有毒有害單獨放,干燥和濕的要分開,先在家里分好類;其他垃圾放黃桶,回收利用放藍桶,廚房垃圾放綠桶,有毒有害放紅桶……”日前,伴隨著鄉村大使的精彩表演,臺州市黃巖區沙灘村文化禮堂小院內掌聲、笑聲不斷。
這出名叫《垃圾分類總動員》的方言四句半,是今年64歲的鄉村大使錢為民最近必演的節目,也是他為宣傳農村垃圾分類專門創作的,形式簡單,語言通俗。
在錢為民看來,用這種接地氣的方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政府中心工作,更容易讓老百姓記住并接受。而作為一名退休黨員,自己也應身體力行,主動承擔起傳遞黨的聲音、傳達鄉音鄉情、傳播鄉風文明的義務。
2011年起,黃巖從群眾中挑選出熟悉當地風土人情、社會經濟、物產文化等的優秀民間人才,打造了一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鄉村大使基層宣講隊伍,許多像錢為民這樣的黨員群眾被選中。
截至目前,全區共有315名鄉村大使活躍在基層宣講一線。他們當中,年紀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10來歲,包括退休教師、種養殖戶、手工業者、家庭主婦等。
宣講中,講什么、怎么講,是關鍵。黃巖每個月會推出“1+X”宣講菜單,其中“1”即形勢政策和中心工作等必講內容,“X”即因時、因地、因人宣講的內容,以“點單”的形式到文化禮堂、田間地頭、農貿集市、工廠車間等地開展巡回宣講,“中心圍繞什么,就宣講什么”,“群眾需要什么,就宣講什么”。
2017年以來,黃巖鄉村大使已先后開展宣講百余場次,僅“剿滅劣Ⅴ類水”巡回宣講便有14場次,潛移默化中帶動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治水中。
“鄉村大使一人身兼數職,既是理論政策的宣教員、鄉風文明的傳播員、文化活動的指導員,也是社情民意的收集員、社會輿論的引導員!秉S巖區委宣傳部文化科科長夏曉薇說,如今,鄉村大使已在橘鄉大地基層落地生根,用自己的方式架起黨與群眾的“連心橋”。
原標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