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俗名姓李。八百多年前南宋時聞名天下的“犀利哥”,一線“網(wǎng)紅”。南宋時,濟公還只是一凡僧,而像眾多歷史人物一樣,在民間流傳的時候被賦予了神奇的色彩,到了清代,就演繹成了神通廣大的羅漢,從而話本、小說,是各類文學作品、評書藝術的寵兒。
我青年時好讀晦澀書,曾翻閱《太平廣記》,其中有異僧篇,記錄了異聞無數(shù)。比如“不修細行,神力卓越”的天竺僧釋杯渡,又比如“好以酒肉為食,常以穗裘,盛暑不脫”的廣陵大師。
而濟公有趣之處在于,眾多奇幻色彩集于一身,雖然看破紅塵,了無牽掛,法力無邊,達常人難抵之境界,但其人狂放不羈,嗜酒如命,嫉惡如仇。
而這些傳說和故事都來源于《濟公全傳》,作者郭小亭,清代文人。濟公全傳出版之后,各種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續(xù)書也不在少數(shù),在民間流傳。
世有規(guī)矩,人有階層。貴族地下是平民,人有三六九等。過去有,現(xiàn)在還有。你敢說現(xiàn)在沒有階級?人民民主專政,無產(chǎn)階級也是階級。人生而不平等,從來都是。
過去高低貴賤那是秩序,皇上的兒子是皇上,庶民的兒子是庶民,這種秩序秦朝的時候叫法,孔子叫做禮。什么是禮?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怎么能沒有高低呢。
貴族當然喜歡有尊卑。庶民呢?莫不想成為貴族。士大夫也是貴族。庶民想超越血統(tǒng)成為貴族,唯有讀書科舉成為士大夫。士大夫是知識分子,好比中產(chǎn)階級,有文化,品位高,有責任心,有人文關懷,以天下為己任,造福蒼生,甚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士大夫再好,在朝堂之上,有身段兒,和路口的王鐵匠當不了朋友,治不了村里周胖子的瘡,也解決不了梁家的煩心事。但濟公可以。濟公接地氣兒。
可濟公也出身貴族。傳說——“濟公前世為西天的金身降龍羅漢,轉世投胎到京營節(jié)度使李茂春家,原名李修緣,十八歲時雙親繼喪,后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拜高僧遠瞎堂為師,法號道濟。”傳說至少說對了幾件事——李茂春是他爹、在靈隱寺出了家、法號叫道濟。
濟公確實叫李修緣,浙江臺州人,天臺人李茂春的兒子,當時天臺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房孫。據(jù)說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zhèn)國軍節(jié)度使,李家時代信佛,李修緣這個名字是國清寺方丈給起的,家門可謂佛緣深甚。
真實的濟公有兩大亮點:擅長詩文,醫(yī)術高明。而有點微胖,當然我是看畫像得出的結論,濟公故居的人信誓旦旦告訴我,濟公就張這個樣子,仿佛自己見過一般,也是可愛。
南懷瑾曾評價濟公的詩作:“若以詩境而論詩格,他與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陸放翁相較,并無遜色。”——能看病,會寫詩,換個文詞兒就是才華橫溢,樂善好施,偏巧濟公雖然是方外大德,卻又飲酒食肉,在杭州一喝成名。
杭州什么地方,那是彼時堪稱全世界最繁華的都市,甩歐羅巴幾條街都不過。文人匯聚,還凈是一線作家,集體抄紅一個故事一個人還不是分分鐘的事。于是濟公就紅了。一紅就是八百多年。
跟著濟公紅的,還有游本昌老師。家喻戶曉。天臺寺自然也少不了這個活生生的游版濟公,還沒進門就看見濟大和尚在和本地婦女搭訕,還搶人瓜子吃,百衲衣,大葫蘆,和濟公著名扮演者游老師還真有幾分相像。
濟公扮演者,故居工作人員王國平,天臺縣三洲鄉(xiāng)人,50余歲,扮濟公已經(jīng)有27年了,自己有工作室,專門創(chuàng)作濟公烙畫,活脫脫一個濟公癡。
原標題:浙江天臺寺實拍一個濟公爺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