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4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趙靜)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復函,同意設立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實行省級經濟開發區政策。帶著這個消息我們采訪了長期拍攝頭門港的攝影師王小清。
從2006年到2017年,十多年間,他用相機記錄頭門港的成長,見證一部滄海變桑田的傳奇。
王小清是一名農業技術干部,臨海市上盤鎮人,踏進他的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掛在墻面上的頭門港跨海大橋的照片,柜子里放著數碼相機,再是一摞摞各個時期的獎狀。他業余時間拍拍家鄉的人和事,拍拍家鄉的自然風光,拍的最多的卻是頭門港。
問及是什么緣由令他對頭門港情有獨鐘,王小清說:“我家離頭門港很近,拍攝頭門港,是一種必然,是一種故土情懷,是漁村人始終縈繞心間的對大海的深情。”
初次接觸攝影,是上個世紀80年代在浙江臺州農校求學,王小清加入攝影興趣小組,對當時還是稀罕物的相機愛不釋手。畢業后,偶爾拍拍旅行照和家庭合影,用的是傻瓜相機。
擁有第一臺屬于自己的數碼相機,是在2006年,王小清與頭門港的淵源也開始于這一年。
當時,第一批上島的建設者,剛到島上,沒水沒電。第一頓飯后,30多個工人就有24個病倒,只因喝不慣島上的水。打手機要爬上山頭,才有一格微弱的信號。在島上洗澡一直是奢望,蔬菜一般3至5天從岸上運送一次,島上除了施工項目部的人員和少數留守老人,基本上很少有人。
工人們白天工作強度大,飲食條件一般,晚上睡覺更是苦不堪言,被褥潮濕夏季沒電不說,有時候為了趕工程進度連夜加班,島上機器轟鳴,根本無法入睡。
王小清還曾拍攝了一組頭門港工地上建設工人的照片。近半年時間,每逢周末,王小清便往工地上跑,與工人們嘮家常,時間一久,與大家都成了朋友。
王小清成了拍攝頭門港的名人,一提到頭門港的照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近幾年,他拍攝得少了,但頭門港還是每年都要拍好幾組照片。
他用影像見證著這個海島、這片海域、這條海岸線上,臺州人民打響一場前無古人、盛況空前的“主攻沿海”戰役。正是因為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了諸多創新,頭門港建設創造了令人瞠目的“頭門港速度”。
3月31日,喜訊傳來,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正式獲批設立,實行省級經濟開發區政策,這標志著頭門港的建設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整合設立后的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將構建以工業為主導、三次產業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力爭五年出形象,十年見成效,十五年建設基本圓夢成型,實現質的飛躍。計劃到202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00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30億元(不包括港口開港后的收益、臨港新城現代服務業及重大項目落戶所產生的稅收),再造一個臨海工業。
“這是所有上盤人、臨海人、臺州人的驕傲。”王小清說,他一步步看著頭門港成長,如今的頭門港雄姿勃發,進入最好的發展時代,他雖人到中年,但他還要繼續拍攝頭門港,一直拍到老,繼續記錄頭門港的輝煌與耀眼未來。
王小清
中國攝影家會員,臨海攝影家協會理事,臨海上盤人。2016年從事攝影創作,200多幅作品在國內外獲獎,其中作品《另類空間》獲2010年全國攝影藝術展銅獎、《窯里窯外》獲包商銀行杯全國攝影大賽一等獎、《海誓山盟》、《希望的田野》獲全省地方性攝影大賽一等獎,2011年獲臺州市政府“曙光獎”和臨海市政府“文化精品工程獎”。
原標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