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門縣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檢查開學季校園食品衛生情況。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3月8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章軒愷)省委副書記、省長車俊在2月22日在臺州調研時提出要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臺州市第一時間落實,各縣區市迅速公開了“最多跑一次”所涉項目。
政策實施以來,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了這項政策帶來的實惠:折騰少了,辦事方便了。但由于基層情況較為復雜,政策落地過程中,難免有一些“不合身”、“不合腳”的地方。作為一名基層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在積極參與這項政策實施的同時,也對“最多跑一次”在基層實踐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
“土地證明”太難辦成了首要障礙
根據《個體工商戶條例》和《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辦法》,個體在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時,需要向經營場所所在地登記機關申請注冊登記。申請人應當提交登記申請書、身份證明和經營場所證明
。而農村土地的所有權非常復雜,集體所有、個人合法建筑、違法占地建筑、半合法半違法的加蓋加地、丟失了有效證明的合法建筑等等。農村土地確權很困難,違法或者半違法的土地所有權需要鄉鎮的特殊蓋章,很多合法的土地證明文件因年代久遠的原因,不同程度破損甚至丟失,因此眾多合法土地在法理程序上“被動”地變成了需要大量不同部門提供證明的“違法土地”,這無疑讓土地證明的辦理更加復雜和困難。
“土地證明”因此成了經營戶辦理執照的第一個阻礙,很多經營戶為了辦理一張的土地證明,奔波于房東、鄉鎮、辦證中心之間,造成個人精力和行政資源的浪費。
基層工作者能力水平影響改革成效
大部制改革在基層已經全面展開,原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局合并而成的市場監管局面臨全新的業務和挑戰。
《“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里明確提出加強基層建設,推動人財物等資源向基層傾斜,加強基層執法能力建設。但在日常工作中,“大局小所”的現象仍然屢見不鮮,一位基層公務員往往要面對十多條不同類別的業務線,各種證照辦理讓人力資源本就匱乏的基層焦頭爛額,難以做到工作的持續和深入。
在這樣的局面下,還有少數工作人員態度懶散,人為將證照辦理的流程和程序復雜化,又加大了“最多跑一次”的實踐難度。
政策“春風”還得加把勁往鄉里吹
對于城區的個體工商戶來說,“最多跑一次”和“十一證合一”已經耳熟能詳,但是信息滯后的農村地區,卻對這一項政策知之甚少。即使是知道這一項政策的群眾,往往對如何辦理、如何證照合一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去哪個部門咨詢。盡管互聯網+的工作方法已進入日常,但對于信息和觀念滯后的農村地區,最好的宣傳還是耳濡目染。
便民服務須理順機制更新觀念
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務,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初衷。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作為一名基層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我也作了一些淺顯的思考,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一是多部門合作,創造性便民。以考核為手段、以便民為導向,督促各部門加強協作,針對農村土地證明的復雜性,出具類似“限制性土地經營證明”、“鄉鎮和市場監管所聯合證明”等文件,徹底解決農村土地涉及商業行為的定性證明問題。
二是改變市場監管體系“九龍治水”局面。縣一級的市場監管體系已改革完畢,但市一級和省一級乃至更高級別仍然是原有的單設部門,不利于基層開展工作。執法資源還需不斷下放基層,提升基層人員業務能力,并明確界定業務范圍和職責權限,避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情況。
三是銳意革新,創新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往往是上級部門發出,但實際工作可將不同工作有機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可以在農村集市檢查、個體戶年報等日常工作中,將“最多跑一次”小冊子分發給群眾,點面結合精準宣傳。四是與民為便,減少辦證前置條件。在證照的辦理之中,前置材料往往是造成群眾來回奔波的“罪魁禍首”。減少辦證前置條件,是便利化辦理證照的根本途徑。
(作者單位:三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原標題: 來自基層的思考:農村土地證明如何實現“最多跑一次”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