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正文
首單賺了5元結果賠了16萬 臺州女子網上刷單被騙光積蓄
2017年01月07日 來源: 浙江在線

  經常網上購物的市民,一般都知道網店“刷單”是怎么一回事兒,簡單說,就是網店賣家請人假扮顧客,用虛假購物的方式提高網店信譽,其本身就是違規行為。而利用刷單賺外快,如今成了騙子拿來騙錢的套路,新聞里沒少報道,但仍然經常有人中招。

  近日,在臺州工作的朱女士就被網絡刷單給“套路”了,前前后后被騙了16萬元多,而且隔天才報警,讓最后追回損失的機會也變得微乎其微。

  隔天才報警,被騙的16萬元早已被轉移

  陳琪遠是臺州經濟開發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民警,從警多年來,這種以刷單為名進行詐騙的案子也見過不少。但他告訴記者,以前受害人群一般都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這個群體大多缺乏社會經驗,希望利用寒暑假做點兼職,被騙的例子倒也不少。

  “刷單被騙的案子,我本人辦過被騙數額最大的是6萬元左右,這次被騙16萬元多,還是第一次遇到。”陳琪遠告訴記者。

  1月4日上午,一名外地口音的女子來開發區公安局報案,稱自己被人騙走了160355元錢,女子講述完了受騙經過時,陳琪遠注意到,她報案的時間離她匯錢給騙子的時間,已經隔了一天多了。

  記者從民警口中了解到,辦理這種網絡詐騙案,基本就是跟時間賽跑,越早介入調查,止損的幅度越大。如民警所預料,盡管第一時間通過銀行追蹤賬號,但時隔一天,匯款賬戶里的余額早已被騙子轉移走了。

  買120元收回125元,首單成功讓她很心動

  受害女子姓朱,帶外地口音,老家在遼寧沈陽。來臺州工作多年,朱女士也有了一定積蓄。近日,朱女士生活閑了,想找份兼職做做,于是留意了微信里一個名為“銷售兵法”的公眾號,并且在該公眾號里添加了一個名為“創業客服”的微信。

  記者進入看公眾號,發現該號不定期推送一些職場攻略和一些“雞湯文”,文章下方一般都會加一個廣告,包括商品廣告和各類公眾號名片,朱女士就是在這兒加的“創業客服”。

  1月3日上午9點左右,朱女士收到“創業客服”給她發來的“創業項目”——包括刷信譽流程的介紹和常見的問題,問朱女士愿不愿意加入,猶豫一番后,朱女士決定試一試。

  填寫個人資料后,朱女士當天就開始動手,刷單很簡單,點進對方發來的鏈接購買商品,等著對方退款就好。

  第一筆交易順利進行。朱女士花120元買了一條“項鏈”,支付寶賬號果然收到對方打回的125元本金加傭金。幾分鐘時間就到手5塊錢,讓朱女士產生滿滿的成就感,按照這個比率,自己刷個1200就能賺50元,刷個12000就有500元,真是簡單不過。

  抱著拿回錢的念頭,一天之內刷了16萬

  “騙子的套路確實簡單,就是先給受害者嘗點甜頭,刷成一單兩單,獲取信任之后,就開始‘釣大魚’了。”陳琪遠介紹,“這時候,受害者或者有所察覺,騙子就利用其急于拿回錢的心理,繼續讓受害者打錢。”

  事情的發展完全按騙子的套路走,朱女士繼續刷了2160元、2400元兩單,就收不到返現了,對方稱要刷滿3單才能返現,朱女士掃了對方二維碼刷了第3單21600元,仍拿不回本錢。

  “要刷出信譽才能退款”、“給你退款,但要刷滿10000元”……隨后,騙子以各種理由讓朱女士再刷錢,并許諾完成任務就全額退回。雖然局外人看來不可思議,朱女士卻著了魔一般,一天之內前后打了160355元到騙子賬戶。

  為了拖住朱女士,騙子稱當天刷單系統“下班”,等到第二天就能給她退款。朱女士果然等到第二天,直到騙子將其拉黑才恍然大悟。

  因為騙子的賬號分散全國各地甚至境外,朱女士挽回損失的機會微乎其微。實際上,2016年的央視“3·15”晚會上,就曝光過網購刷單內幕,網上搜索刷單兩字,跳出的基本都是相關的詐騙報道。

  陳琪遠說,受害者多為學生和全職家庭主婦,一般有過社會經驗的人,都能體會到賺錢的艱辛,知道不可能有那么輕松的兼職,也不會輕易被騙了。

  據臺州晚報

原標題: 首單賺了5元結果賠了16萬 臺州女子網上刷單被騙

標簽: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葉劍鋒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