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則消息打破了三門縣浦壩港鎮洋底村往日的寧靜:有人愿意出10萬元錢,買下村民陳祖順種在庭院圍墻邊的一棵山烏株樹。更讓大家稱奇的是,多年來喜歡侍弄花草的陳老漢竟然舍不得賣。
在臺州的山區,山烏株樹并不鮮見。其成熟后的果實呈紫黑色,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是不少山區群眾上山采食過的野果之一。那么,陳祖順種的山烏株有何奇特之處,引得別人愿出大價錢購買呢?12月13日下午,記者趕到了洋底村。
一進陳祖順的庭院,就知道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院子里至少種著30多種植物,有高高大大的石榴樹,也有藤蔓爬上房屋二樓陽臺的金銀花,還有種在花盆、臉盆里的雀梅樁、榆樹樁、柴胡樁等盆景,活脫脫一個生機盎然的小植物園。
老陳今年62歲,退休前是三門縣花橋鎮的工作人員。這些花草樹木,都是他多年來在山上“淘”來的。“工作之余,我喜歡到山上轉轉,看到長得奇形怪狀的,就挖來種到自家院子里。”他說。
這次讓老陳突然引人關注的,是他種在西圍墻下的一棵山烏株樹。“這是10多年前在花橋一處深山里挖的,長在巖壁上,我看它樹樁特別大,就小心翼翼地挖來了。”
記者查詢《百度百科》得知,山烏株屬于桃金娘科植物,別名鉤鈴子、紫藤子、赤蘭,在我國分布在福建、廣西、浙江。《中華本草》記載,山烏株是一味中藥,以根、葉入藥,主治跌打損傷、風寒感冒、風濕頭痛。
83歲的村民陳成林告訴記者,山烏株成長緩慢,一般樹樁都不過拳頭大小,高不及腰。像許多年紀較大的村民一樣,陳成林也有過小時候采摘山烏株果實的愉快經歷。“找到山烏株樹后,摘下果實一把把往嘴里塞,等到吃飽了,滿嘴就像喝了藍墨水一樣。”
記者拿卷尺量了一下,陳祖順種在圍墻下的山烏株樹,樹樁的直徑有近40厘米,高約50公分。陳成林說,自己一把年紀了,在村子周邊的山上從未見過樹樁長這么大的山烏株樹,“這棵樹應該年代很久了,很稀奇。”
前不久,一位在杭州做生意的親戚到陳祖順家玩,看到這棵山烏株樹也覺得很罕見。他告訴陳祖順,現在許多有別墅的人家,都喜歡在院子里種些奇特的樹,或者珍貴的樹。這棵山烏株如果賣,應該值不少價錢。
果然,這位親戚將陳家的山烏株樹拍照后發到朋友圈,很快就有老板給他打電話,想以10萬元的價格購買這棵樹。
但陳祖順考慮再三,最終還是舍不得賣。“我自己就喜歡養養花草,這棵山烏株畢竟種了這么多年,也有感情了。”他說。
原標題: 三門陳老漢種了棵罕見的山烏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