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12月8日,趁著午休時分,玉環縣海山鄉的志愿者蔡根勝、張文震、徐雪燕,帶上學習用品和慰問金,再次來到海山鄉學校,分別看望與自己結對的“小海鳥”,并向任課老師了解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
就讀于二年級的李慧琳(化名),是海山鄉虹田村人。父母離異后,母親不知去向,父親常年在外工作,無法照顧她。多年來,她一直跟著曾祖母生活。而今,曾祖母已80歲高齡,早已失去勞動能力,也無直系后人供養,兩人生活全靠政府救濟。
海山鄉,孤懸于樂清灣中部,由多個小島組成。由于交通不便,年輕人大多外出創業。“這些年,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海島留守兒童數量成倍增長。部分像李慧琳這樣的孩子,生活景況十分窘迫,需要人們的關心和幫助。”海山鄉黨委書記金榮通說。
2014年初,海山鄉發動黨員干部、社會團體、愛心人士,組成平安志愿隊,積極開展“小海鳥護翼”系列關愛活動。他們通過走訪村干部、深入農戶調查、聽取老師建議等方式,對全鄉200多名留守兒童摸底造冊,建立檔案,定期家訪,并將走訪內容錄入檔案,動態管理“小海鳥”,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為呵護“小海鳥”們,鄉政府和社會各界捐資兩萬余元,設立專項資金,并依托海山鄉學校,建立“小海鳥護翼”行動基地。綠島愛心屋、愛心電話……在這里,孩子們對父母的思念,可通過電話線和網絡,自由地表達出來;剡不間斷地邀請心理專家前來,為孩子們授課4場,開展心理輔導兩次。
每逢節假日,整個海島就會洋溢著濃濃的暖意。借著父母返鄉的契機,當地積極舉辦主題親子活動,如“小蝌蚪找爸媽”、“給最愛的人寫一封信”等。“小海鳥”與久違的父母,在活動中盡情綻放笑容,增加溝通交流。
蔡根勝是島上的一位熱心人,聽聞鄉里有此計劃,他和張文震、徐雪燕一起,立即報名加入了平安志愿隊。除了“一對一”幫扶結對外,他們還積極參與留守兒童排查等日常志愿活動,和孩子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有的志愿者主動當起“愛心媽媽”,如三年級學生彥華民(化名),父母雙亡,只有一個哥哥相依為命。志愿者不僅在物質層面給予幫助,還在節假日給予關懷,帶他參加活動、照料日常生活。在志愿者們的關心幫助下,彥華民變得活潑開朗多了,成績也十分優異。
為豐富“小海鳥”們的假期生活,平安志愿者們積極與大學生暑期實踐隊合作。
“希望海島的留守兒童們,都能像花朵那樣,在充滿關愛和溫暖的陽光下燦爛盛放。”金榮通說。
原標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