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正文
讓村莊看得見炊煙 青年創客在玉環山里村發起鄉建
2016年11月22日 來源: 浙江日報 丁珊 通訊員 詹曉霞 鄭登科

  浙江日報刊發

 

  當玉環青年鐘澤第一次踏上龍溪鎮山里村這塊土地時,他從沒想到自己的人生將要與這個山村緊密相連,相依而生。

  去年年底,剛從一家單位辭職的鐘澤,一邊尋找著創業機會,一邊尋覓人生再次出發的方向。當他偶然闖入山里村這座海島村,看到這里充滿野趣的溪流、躲在香樟樹后的石屋和長滿野草的舊舍,一個聲音在他心底吶喊:“就是她了!”

  春夏秋冬,時序更迭。在隨后的大半年時光中,鐘澤和他的團隊通過組建“藝鄉·二十八度公共創客空間”,讓夢想在山里村悄然起航。由他參與策劃的“尋找外國人眼中的最美鄉村——走進玉環山里村”,讓每一位走進村莊的老外頻頻豎起大拇指,也讓這個隱居于深山的小村漸漸走入公眾視野,贏得了更多發展機遇。

  鐘澤(左三)及其團隊成員。

 

  淡淡鄉愁,凝聚四方青年

  初次遇見山里村,除了這里清新自然的模樣以外,還有另一番記憶不斷刺痛著鐘澤的內心。

  地處海拔200多米山谷之中,小村雖陸續有工商資本入駐,卻鮮少看見年輕人。幾處老宅,因為主人都進城務工,幾乎被野草叢淹沒,荒涼而孤單地站著。“我腦海時常浮現這樣的畫面,一個不再冒出炊煙的村莊是多么可怕。”鐘澤說道。

  事實上,這樣的空心村在全國遍地皆是。有的古村落經年歷久,多已破敗不堪,無法重修;有的則在匆忙開發中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變成了充滿商業味道的旅游目的地;還有的則已經從地圖上消失。一段多次見諸媒體的數字顯示,從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間,中國自然村由363萬個銳減至271萬個,消失的村落有90多萬個。也正是這組數據,讓“再創鄉村”的夢想在鐘澤心里扎下根來。

  而與他懷有同樣夢想的,還有這樣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1982年出生的李志誠,大學本科學的是經濟學專業,畢業后曾在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任職,極具經濟頭腦;曾在椒江做雜志編輯的“軟妹”嬌妮,則是團隊微信公眾號的幕后寫手;喜愛做雕刻、茶案的小伙子明忠,力圖在山里村打造兩間只能接受少數人預訂的茶室,“希望在這么快節奏的時代里,有一個慢下來的小空間”……

  最初的辦公場所,是山里村一所棄置多年的老宅,破敗且無生氣。當團隊成員用兩天時間打掃、清理,并對內墻進行重新粉刷以后,一個極具藝術氣質的山里村“藝鄉·二十八度公共創客空間”從此橫空出世。

  “北緯二十八度,是故鄉玉環所在的地理坐標;在人的一生中,二十八歲是葆有激情,但又肯承擔責任的年齡;從人體適溫來說,二十八攝氏度又是讓人感覺溫暖舒適的溫度。”鐘澤說,當淡淡鄉愁與創業激情在他腦海中相互碰撞時,他便靈機一動,想到了這么一個聽來有點復雜的團隊名稱。

  初冬,從石屋中垂下的,是自然生長的不知名的野果,隨風搖曳。

 

  文化創意,再造鄉土家園

  鐘澤對于鄉村創客理解是,通過關乎農村、鄉建、手工藝、還有社區營造等方面的踐行,成為連接村莊和外界的媒介。“用一句話簡單地說,是讓更多的機會和青年人進入山村,用文化創意再造故鄉的同時實現村莊轉型升級”。

  怎么當好外部世界和山里村的“橋梁”和載體?他認為,首先要放大村子和村民的聲音,讓更多人知道“山里”這座海邊村莊。

  于是,今年6月,當由社會企業研究中心等平臺共同發起的“2016尋找中國鄉村創客路演”向社會頒發征集令后,鐘澤和團隊成員積極應征參賽,經過3個月的艱苦奮戰后站到了路演的最后“全國七強”,把山里村推向了全國層面的大舞臺之上。

  而“尋找外國人眼中的最美鄉村”活動,則是他們成功參與的又一策劃,旨在讓小村進一步走向世界。

  今年10月中旬,來自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十多名外國友人應邀而來,品嘗玉環的特色美食錫餅,跟隨手工匠人一起體驗針線活,在百豐黑茶專業合作社體驗土灶頭炒茶,還體驗制作玉環特色美食蕃粉圓。這些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在向世界呈現一個原生態的中國村莊時,也讓鐘澤有機會向更多人發出邀約:“我們已經踏出第一步,等你來添一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應邀而來。人們從團隊發起的手藝體驗、音樂派對、公益活動等“慢生活派對”中,追尋著質樸而簡單的鄉村慢生活。90后“小皮匠”子曦,學生時代起就擅長做手工,在得知團隊有相關項目后果斷報名,成為“手工藝者的體驗課”的參與者之一。

  敞開心扉,小村邁向新生

  要改變山里村,首先要學會認識山里村。

  為此,鐘澤曾帶著團隊成員挨家挨戶地走訪村民,不斷與他們進行交流,終于將整個村莊的具體情況予以掌握。比如,張家嫂子做得一手好西餅菜,豬肉飯更是人人稱贊;葉奶奶和趙爺爺兩人獨自居住,家里時不時會漏雨,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像鐘澤這樣的年輕人能來家里串門;義林家出了個文采驚艷的好閨女,攝影技術更是沒話說……

  利用這些信息,他把前來村里游玩的客人帶到了張家嫂子家,請她幫忙燒出最具土家味道的豬肉飯,按照市場價格進行售賣;又專程找到義林家閨女,希望她創作的美麗文字和圖畫,放到“二十八度”的網絡平臺上,用以進行村莊推介。就這樣,鐘澤團隊漸漸為村里人所熟識并接受,連路過的摘菜阿婆也會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原先觀望的村民也開始走入他們的辦公場所。

  村民們發現,這伙看上去鬧騰的年輕人和普通的工商資本并不一樣。他們帶來熱鬧、生機,更為重要的則是一種對于鄉村的真切關愛。暮色降臨,村里的老人們多了一項新的活動,到“二十八度”看電影。那里老電影的鏡頭搖搖晃晃,喜歡懷舊的老人邊磕著瓜子邊看電影,時而被情節逗樂而捧腹。陪著老人們看了幾十場電影的李志誠說,“二十八度”不經意間充當了“鄉村戲院”的功能,小小的空間里既有老人們追憶時的歡笑,也有淚影,僅僅這一點就堅定了他留在鄉村的決心。

  鐘澤是孤單的,這是每個創業者必須經歷的考驗。鐘澤又是幸運的,他入住村莊的這段時間,恰是山里村所在的龍溪鎮邁開腳步,追趕美麗鄉村建設浪潮的黃金時間。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山里村人正漸漸敞開心扉,踏出了走向外界的第一步。

  在鐘澤團隊的幫助下,村民鄭治娥開出了一間名叫“古早私家廚房”的農家樂。鐘澤為她的小店設計了簡潔又大方的名片,并且十分細心地在里面印上了二維碼,消費者只要掃一掃就可以通過微信看到食物的烹飪過程。最近,鐘澤團隊還在和“古早”商量如何將日式的木質便當盒打造成農家樂的外賣包裝盒,讓顧客有種家的溫馨感覺。

  未來,鐘澤希望越來越多的本土青年創客一起上山來,匯聚成一股更強的力量,為龍溪的鄉建事業提供源動力。

原標題: 讓村莊看得見炊煙 青年創客在玉環山里村發起鄉建

標簽: 山里 村莊 青年 玉環 創客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