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正文
他們做了這件事 溫嶺松門20多年的腥臭味聞不到了
2016年10月27日 來源: 溫嶺日報 龐輝斌

  在不知不覺中,盤桓在溫嶺松門上空20多年的濃烈腥臭味漸漸淡了下去,人們感到欣喜。哪怕不經意間依舊能聞到一陣熟悉的氣味,但已不是惡臭,不少人為此暗暗點頭稱贊。

  對住在松門鎮松寨村松發塘塘腳河邊的朱阿姨來說,盡管目前的狀態并非十全十美,但已較為滿意。“現在魚粉廠整治得差不多了,如果冷凍廠也能整治一下,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會更好了。”魚粉廠和冷凍廠整治這兩個愿望,朱阿姨盼了十幾年,其中一個已經實現,另外一個,還將繼續盼望下去。

  位于上馬工業區的松門水產加工行業轉型升級園區。

  衣服上的腥臭味怎么都洗不掉

  松寨村位于礁山港旁邊,松發塘塘腳河就連著礁山港。盛夏,是朱阿姨一年中最難熬的時間。

  由于魚粉廠、冷凍廠等水產加工行業產生的廢水直排河道,數十年下來,河底淤泥沉積,河水奇臭難聞,松發塘塘腳河已變成當地“臭名昭著”的黑臭河。“如果一段時間沒下雨,加上通到礁山港的河閘沒有打開換水的話,偶爾到這個地方的人,真要被熏暈了。”朱阿姨的話可能略有夸張,但不難聽出飽含無奈的“控訴”。

  水產加工行業帶來的另一個直觀的害處,便是蚊蠅大量孳生。污水、臭氣、海鮮……這樣的環境,似乎是為它們量身定制。十余年前,剛剛從外地做生意回到松寨村定居的朱阿姨一家為此傷透了腦筋,蒼蠅用粘紙粘不完,不一會兒,一整張粘紙上就粘滿了;用滅蚊水噴,噴了一地,也只能見效一時。“一腳下去都能踩死好幾只。”“反抗”敵不過現實,這么多年下來,朱阿姨無奈地忍受著這種蚊蠅滿天飛的生活。

  “最難以忍受的還是魚粉加工時散發出來的氣味,太難聞了。”朱阿姨說,在這樣的環境中住久了,衣服上都會吸附上這種氣味,換季的衣服洗干凈放在衣柜里,大半年后拿出來依然散發著腥臭味,似乎怎么也洗不掉。

  從1991年松門鎮出現第一家魚粉加工企業開始,25年過去了,近旁河水的臭味混雜著魚粉加工時產生的臭味,形成了“1+1>2”的疊加效應,遠非常人所能忍受。以往,還未進入松門城區,在淋川就能聞到這股強烈刺鼻的氣味,這也是松門給到訪的每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魚粉行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當所有人都忍無可忍的時候,人們發出了“救救礁山港”的吶喊。松門鎮和東部環保分局由此展開一系列行動:截污納管、拆除水產加工行業違法建筑、整合提升相應企業……這一記重拳,已經到了不得不揮出的時候。

  事實上,早在2011年,松門鎮就有過整合提升魚粉加工行業的想法,并組織了當時鎮內的10家魚粉廠會商合并的措施。由于這個行業利用的原料是捕撈時剩下的一些“垃圾魚”和冷凍廠的邊角料,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在“消化”這一部分“水產垃圾”,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完全取締,同樣存在較大的弊端。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合并,對于環保部門來說,合并之后,監管將會變得容易得多。產能過剩、能源消耗過度的問題也會得到相應的緩解。

  然而各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合并談何容易?但若不合并,相應的環保設施投入,絕不是單獨一家廠所能承擔的。

  “涉及利益的事情,企業哪有那么容易妥協。”當時從中做協調工作的松門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先后在東部環保分局開了十幾次會,但每次都不歡而散。“企業主都認為自己眼下的效益還不錯,合并之后就吃虧了。”

  曾有一段時期,令東部環保分局的潘民印象深刻:“那段時間,魚粉價格漲了一倍左右,所以各家魚粉廠都放開了做,哪怕領再多的罰單,他們還是心甘情愿,因為賺到的利潤遠遠高于罰單的金額。”

  在利潤的驅動之下,10家魚粉加工企業的合并重組困難重重,有人回過頭來調侃道:“從最早做這項工作開始,東部環保分局的局長都已經換4任了。”

  但任其自然發展下去不是長久之計,環境日益被破壞,魚粉加工行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2014年,一個重大的契機悄然降臨,這些企業的魚粉生產許可證陸續到期。想辦新證,就必須合并,這是松門鎮和東部環保分局給企業主們開出的條件。大家不得不重新坐在桌子前,商討數年來一直未能達成的方案。繼續從事這個行業,還是退出,每家企業都有各自的打算。期間,松門鎮和東部環保分局組織企業主們前往山東、舟山等地考察同行的先進做法,從思想上扭轉僵局。

  幾個月后,通過再三思量,9家企業最終同意相互合并重組成3家企業,1家企業決定徹底退出魚粉加工行業。隨后,各家企業相繼停產,令人怨聲載道的魚粉加工行業改頭換面,統一搬遷到上馬工業園區,并即將迎來對企業自身來說“算得上革命性的巨變”。

  現在的松發塘塘腳河相比往年水質好了不少,但底子差,整體水質依然較差。

  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繩,新公司誕生

  陳曦明從臨海到溫嶺來創業已經有好些年頭了,從事的正是魚粉加工行業。與別的同行一樣,陳曦明的廠里有一點一點搭建起來的違法建筑,污水也都直排河道。對他來說,環保設施成本太高,從投入和產出來說,完全得不償失,魚粉廠也就沒有繼續經營下去的必要。

  曾有那么一段時間,陳曦明自得其樂地當著老板。直到周邊群眾對他廠里的投訴越來越多,陳曦明隱隱約約察覺到,干這一行,想一直維持現狀是不可能的。所以,當合并的這一天來臨時,陳曦明并不覺得十分驚訝。

  合并重組,也就意味著曾經的競爭對手變成了現在的合作伙伴。“原本9家并成3家,需要3個廠區,自然就有3塊地。然而大家看到環保設施的投入需要好幾千萬元,都有些傻眼了,這比主要生產設備的投入還要大。”陳曦明回想起當時的情形,十分慶幸后來明智的決定。

  大家一合計,既然合并了,何不干脆合并成一家,既避免設施的重復投入,又減少相互之間競爭內斗的損耗。又經過了數月的籌備,原先的3塊工業用地合并成了一塊,全新的溫嶺市海博魚粉有限公司誕生。

  新企業引進了新設備。

  “新公司總投資28725萬元,占地72畝,新廠區包含了科研展示中心、污水臭氣處理中心等,其中僅環保設施就投入了3000多萬元,與以前相比,這家公司是煥然一新的。”陳曦明介紹,魚粉加工時產生的臭氣,其實與家中燒海鮮時剛揭開鍋蓋的那一股氣味相同,只是量變引起質變,氣味太濃,也就變得臭不可聞了。

  在新的生產車間里,大部分主要工序已采用封閉式加工,期間產生的含有臭氣的蒸汽直接通過管道連接到位于樓頂的生產線配套風冷裝置中進行冷凝,其中冷凝水直接由廠內的污水處理站處理,不會冷凝的氣體再通過水冷裝置、風機、除霧塔等一系列設施進行冷卻,再行處理。

  至于廠區內的污水處理站,則按照污水三級排放標準建設,日處理量2000噸,主要處理生產廢水和清洗地面的廢水,監控室實時監測水樣的各項指標,符合排放標準后接入上馬污水處理廠再行統一處理。

  這樣的局面,群眾和主管部門都已盼了多年。

  新廠區年底投產,年產值將達6至8億元

  如今在新公司上班,盡管“從原先的老板變成了現在的打工者”,張志偉再也不用擔心衣服上總是有一股濃濃的魚腥臭。因為在新的廠區里,試生產時產生的臭氣相比以往來說已經微乎其微,“一陣風就吹得沒影了。”

  年底,新廠區應該就能竣工,等到明年投產后,預計可以年產魚粉50000噸、魚油5000噸、魚絨3000噸,年產值6至8億元。這一串數字,令張志偉在內的所有股東們都感到滿意。

  眾人拾柴火焰高,具備先進的生產能力之后,新公司已經將研發方向轉到了82%以上高蛋白魚粉,而以往眾人生產出來的魚粉蛋白含量基本維持在60%上下,基本突破不了70%。“我們已經在籌備更名,將公司名稱變更為嶺商(浙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突出生物科技這一特性,今后要向上規模、高科技、環保型的海洋生物科技企業發展。”張志偉說,目前公司已與中科院理化所進行銜接,新研發的高蛋白魚粉可用于人體食用、醫用等領域。

  “算得上是意外之喜吧。”張志偉坦言,曾經自己辦魚粉廠,從沒有過這么遠大的目標,一旦這款產品研發成功,將能給魚粉加工行業帶來質的轉變,今后完全可以借此進入保健品行業。

  與此同時,海博魚粉還準備搭建一個全國性的網絡交易平臺,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促使全國的魚粉行業都參與到網絡平臺上交易,從而使得溫嶺魚粉價格成為全國范圍魚粉定價的風向標。

  10月14日,臺州市市長張兵一行到溫嶺開展調研,其中一站走訪了海博魚粉,在了解到該公司的發展目標后,不禁贊道“‘低小散’變身為‘高大上’了”。

  松門鎮的魚粉加工行業整治提升工作大局已定,對于各個相關部門來說,都甚感欣慰。市環保局局長項根法介紹,就在海博魚粉的邊上,石塘鎮的魚粉加工園區已快開工,松門鎮的蝦米加工行業轉型升級園區也在建設之中。此外,冷凍行業的整治提升也已提上日程,污水處理統一進行規范,部分企業也將參照魚粉行業進行重組,搬遷到位于東南工業園內占地100多畝的冷凍行業園區里,以加強統一監管。

  所有的跡象都在昭示著情況正在好轉,若能一一達成,想必今后的松門就不會再有魚腥味了。

原標題: 他們做了這件事 溫嶺松門20多年的腥臭味聞不到了

標簽: 溫嶺 松門 腥臭 魚粉 松門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