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林汝志提供
10月10日,戚繼光紀念館館長羅小萍和戚繼光文化愛好者林汝志想尋找一位“重要人物”,這個人是一位曾向該館贈送過鐵劍的熱心市民,假如找到他,極有可能發現更多有歷史價值的東西。
半年前,一位市民在椒江外沙做工時撿到一把鐵劍,交到戚繼光紀念館后便匆匆離去。專家預測,這把鐵劍很可能是抗倭名將戚繼光在外沙練兵時遺留下來的,也許可以通過它發現更大的歷史遺址。但如今,除了鐵劍,沒有發現捐贈人的絲毫信息——
他半年前送來文物鐵劍
事情還得追溯到今年4月27日,當天下午3點半左右,一位帶有椒江口音的市民來到戚繼光紀念館,將一把用《參考消息》報包好的鐵劍送到該館工作人員手中并介紹說:“這枚鐵劍是他2015年在外沙打沙時撈起的,想著放在家里沒什么用,對紀念館可能很有用。”當捐贈完鐵劍后,這位熱心的市民旋即離開,沒有留下任何的聯系方式。后來,該館工作人員通過調取館里的視頻監控后才知道,他贈送鐵劍的時間是在4月27日下午3點46分,只可惜視頻里沒有他的正面照。
這枚鐵劍表面已經銹跡斑斑,沒有任何銘文,長70厘米,最寬處3.5厘米,重約0.5公斤。“戚繼光紀念館就是戚家軍在海門的屯兵處,戚繼光練兵場就在外沙這一帶,而戚家軍進出的地方就是東門的晏清門。”戚繼光紀念館館長羅小萍說,“我們一直想聯系這位熱心的市民,但沒有任何線索,所以想借助媒體的力量,登出這個消息,如果這個市民看到了后,與我們對接,希望通過他確定鐵劍出土的位置、深度,或許會發現更多有價值的歷史文物。”
專家推測或是戚繼光練兵時的劍
另外,今年9月份,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館處副處長楊文慶看過這枚鐵劍后推測,有兩種可能:一是,這枚鐵劍確實是戚繼光在外沙練兵時遺留下來的;二是,在鐵劍被發現的地方也許有一個更大的歷史遺址。關鍵要把發現鐵劍的這個人找到。
據相關資料記載,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十四年,以臺金嚴參將駐守海門四年,期間在臺經歷九戰九捷,戰績卓著,為其典型戰例。與此同時,由于明朝世兵制“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弊端,造成衛所兵員虛額,戰斗力薄弱。戚繼光特招義烏礦工于海門外沙練兵,創造“鴛鴦陣”,并建立水師,御敵于海疆。
椒江曾發現戚繼光戰船所用的“佛郎機”
戚繼光在海門的這段歷史,也就為后來椒江各地發現戚繼光時代的文物埋下了伏筆。據羅小萍介紹,2002年,在疏通椒江江道時,寧波一個打撈隊在江心長順壩附近的江底撈出了一架名叫“佛郎機”的火器,上面鏨刻銘文為“嘉靖三十九年”,后部銘文是“宇字號”,右耳處刻“一七”,是戰船的編號。嘉靖三十九年是1560年,正是戚繼光到臺州后的第二年,此時,戚家軍已訓練成功。按時間、地點推算這架“佛郎機”是當年戚家軍水師船只配置的火器,是在抗倭作戰中落入水中的。“佛郎機”是戚家軍水師船只上專門配置的主要火器,因為葡萄牙以前叫“佛郎國”,所以就叫“佛郎機”。
對于這枚鐵劍的發現,戚繼光紀念館以及椒江的許多戚繼光文化愛好者充滿了期待,千方百計尋找這位發現鐵劍的熱心市民。羅小萍說:“如果找到了這位市民,我們將組織專家,實地去考察,以期挖掘更多有價值的歷史文物。”
如果您就是這位鐵劍的發現者,可以與椒江戚繼光紀念館(電話88222908)聯系,也可以與本報聯系(新聞熱線88516110)。
原標題: 捐贈鐵劍的你,在哪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