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他畫了天臺百景圖,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2016年07月28日 來源: 浙江在線-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孫宇行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28日訊(通訊員 孫宇行)  金如槐先生很低調,平日看上去松散安逸,憨態訥言,似乎水推蒲鞋,無所追求。其實他是一位徹底的天臺畫家。

  之所以說他“徹底”,是因為之前雖有許多畫家將筆墨伸向天臺,卻都沒有達到他這樣的全覆蓋的體量和全身心的深情。浸淫在天臺山水間,他癡情的腳印曾遍鈐家鄉的春山秋徑,他熱烈的目光曾鑒覽腳下的草木紅塵。他筆描先賢英烈,墨寫陰陽溪山,傾心勉力為故鄉立傳,為鄉親寫神。他在中國畫人物、山水兩科中孜孜不倦,情耕意作,誕生了《天臺山百景圖》百幅冊頁,《夢醉赭溪》17米長卷,《天臺八景》八條屏及天臺歷史上的儒道釋人物、鄉賢、抗戰老兵、百歲老人、女人體等,共計140余幅個人精品。于是,有了這次在臺州書畫院舉辦的“情系天臺山——金如槐中國畫展”。這次選展的作品,雖能初步確立他個人的繪畫面貌,筆墨卻仍然是探索性的。退休十年來,年屆七十的金如槐先生,在用筆、用墨、用彩、用水、用紙上仍是極具實驗意識,嘗試著“四僧”、八大、“揚州八怪”等不同繪畫流派及“新中國畫”大師們創立的繪畫語言,不斷調整著個人風格,其筆墨“變法”空間還很大。

  作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的畢業生,金如槐在審美取向上是現實主義的,思想感情上是有人文關懷的,繪畫技法上是受過“學院派”系統訓練的。當時的浙江美院、老一輩大畫家如潘天壽等雖已蒙難,卻仍云集著一批中青年美術精英。金如槐在這里遇到了李震堅、顧生岳、朱恒、孔仲起、盧坤峰、吳山明等名師,在人品畫品上得到了他們毫無保留的傳授與熏陶,學到了繪畫的真本事,尤其是李震堅教授對他繪畫藝術之路的影響十分巨大。

  李震堅是中國現代人物畫大家、“新浙派”人物畫創始人和代表性畫家。浙江縉云人。同樣來自山區,具有農民淳樸鄉風的師生二人有一種心靈上的默契,很自然地親近上了。金如槐的繪畫藝術可以說是從對李震堅的頂禮崇拜中真正開始的。李震堅的中國意筆人物畫,主要致力于現代題材人物畫的研究、創作與教學,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既繼承優秀的中國人物畫傳統,又吸收西方素描、油畫的長處,將素描造型結構和適度的明暗關系融入傳統水墨畫,通過用筆的變化把握形象特征,達到“應物象形”、“形神兼備”的效果,拓寬了傳統水墨人物畫的表現性,銜接了寫實人物與傳統水墨語言之間的隔膜與斷層。金如槐深得這一精髓。在此次展出的三十余幅人物畫作品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這種師承關系。

國清寺▲

 

石梁▲

 

  李震堅是黃賓虹、潘天壽、吳茀之的學生。金如槐也就間接有了這種跨界畫科的基因,畫人物的金如槐退休后,化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山水。他把鏡頭的焦距對準家鄉天臺山。他的筆下幾乎囊括了天臺山的所有景觀,傾注進“墨分五色”的鄉心鄉情,《天臺山百景圖》得到美術史論家王伯敏先生的肯定,生前欣然為畫冊題名。《夢醉赭溪》長卷和天臺八景條屏,則是金如槐先生的探索性繪畫語言的展示,是筆墨水彩的“各司其職”,既有傳統的筆墨造型又極具現代繪畫的裝飾性,有一種“粲亮”的藝術效果。

  金如槐先生是天臺山的兒子,他的筆墨情感完全與秀麗神奇的天臺山融為一體。他領著我們在天臺山中嬉戲、游玩、獵奇、思考。由此,我猛然想起了長安畫派奠基人趙望云先生(著名音樂家趙季平之父)在《趙望云農村寫生集》自序中說的話“我是鄉間人,畫自己身歷其境的景物,在我感到是一種生活上的責任,以后,我要以這種神圣的責任,做為終生生命之寄托”。

  這段話同樣適用于在山溝溝里生長的天臺畫家金如槐,他也有如此的心境與追求。

螺溪釣艇▲

 

萬年寺▲

 

桐柏宮▲

 

原標題: 他畫了天臺百景圖,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標簽: 天臺 低調 安逸 人物 畫家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