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7日訊(通訊員 劉燕華) 7月5日中午,一名年輕少女趕到玉環縣公安局沙門派出所報警,稱自己在網上被騙了1650元錢。

暑期網上兼職女大學生被騙4筆錢
少女叫小阮,是沙門人,目前是紹興某大學大三的一名學生。6月29日一放暑假,小阮就回到玉環的家里,找同學聚會。
和同學玩了幾天后,小阮就覺得無聊了。7月5日上午,她起床后,尋思著在家也不是事,還是去網上找個兼職吧,不但能賺點零花錢,還能為大四找實習單位積累一點工作經驗。
于是,她打開了某招聘綜合網站,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一篇《無門檻暑期兼職招聘》的文章吸引了她的注意。點開網頁,里面寫著暑期高薪聘請大學生兼職,并留有一個QQ號供有意向者聯系。
小阮立即加了這個QQ,并馬上得到回應。她表示了自己想要做兼職的意愿后,對方也沒說明兼職干什么,開口就先要200元入會費,說交費他就能介紹工作,并發來一個支付寶賬號。
小阮交完錢后,對方又給了她一個YY號(語音聊天軟件)。YY賬號那頭的聯系人要求小阮先進行崗前培訓,并提供三個不同層次不同價位培訓供其選擇,還表示三天后退回培訓費。
小阮交了最低等級的培訓費266元,對方給了小阮一個新的YY號,這個賬號的聯系人表示小阮的培訓等級太低,要其升級交費150才能做兼職。
接著,對方又以要備案信息要小阮交費409元,小阮不同意要求退款,對方表示退款可以,要交退款手續費303元,小阮急著要回錢,就又匯了303元,對方再次要求小阮在退款手續費上加碼,小阮才知道自己上當了,可是已經匯去919元。

網上求大神幫助又被騙3筆錢
小阮被騙900多元錢,心有不甘,但是卻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報警,而是自作聰明選擇了去網上百度搜索找回被騙的錢的辦法。
很快,她就搜索到了一篇號稱能迅速找回被騙錢財的帖子,帖子里還留有一個聯系QQ號。害怕父母責備,急著找回錢,小阮不假思索地加了這個QQ。對方很快有了回應,小阮一股腦把自己被騙的經歷說了一遍。
對方要求小阮提供被騙的證據,他會幫忙追回被騙的錢。小阮于是把自己支付寶轉賬的憑據發了過去。對方表示,錢肯定會幫小阮找回來,但是要先交被騙錢的30%作為酬勞,如果被騙的錢找不回來,他會全額賠償,并發來一個支付寶賬號。
病急亂投醫的小阮立即將被騙款的30%,也就是275元錢匯過去。過了兩個小時,對方說已經幫她追回了1250元,多出來的331元差價要求小阮先補給他,他才可以把錢都退給小阮。于是,小阮轉了331元錢。轉賬后,對方稱,1250元還要10%的手續費,小阮就又轉了125元錢。對方稱,10分鐘后,錢就可以到賬。
小阮就乖乖等了10分鐘,再和對方聯系時,自己已經被刪除了,再也聯系不上。小阮這才反應過來,又被騙了,這回共731元錢。
一個上午,先后被騙兩次,陸續匯款7筆共1650元錢。小阮把事情告訴自己的好友小陳,小陳立即帶著她來到沙門派出所報案。目前案件在進一步偵查中。

網絡圖片
浙江新聞+
除了休閑娛樂,增加實踐經歷的同時,還能賺取零花錢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利用暑假打工。然而,據不完全統計,63%以上的大學生在尋找暑期工時都曾掉入“打工陷阱”。
對此,專家提醒:
首先應考察用人單位的資質。
其次,應留心四類陷阱。
第一是黑中介:這種中介往往與企業勾結,繳納一定中介費后,會提供幾條用工信息,企業面試后,會以各種理由認定學生不適合該崗位,不安排工作,而“黑中介”也不會退還中介費。
第二是高薪誘惑:有些招聘廣告打著“高薪就業”的噱頭,專門“忽悠”大學生前去應聘。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有的要求繳納押金、培訓費、服裝費,有的則以工作不合格背棄承諾,最后吃虧的只能是大學生。
第三是危險崗位:一些招聘信息以“零門檻”吸引大學生,入職后,實則是苦、臟、累、危險的體力活兒,由于不具備相關的技能,從事這種工作極易出危險。
第四是變相傳銷:一些傳銷組織鼓吹自己從事電子商務、人際網絡、網絡銷售、框架營銷等,用所謂的“經濟理論”“市場營銷手法”欺騙缺乏社會閱歷的大學生加入。
此外,在自身維權能力較弱的現實情況下,學生維權的最有效方式是與用工單位簽訂書面“勞務協議”。
原標題: 傷害一萬點!網上兼職被騙4次,求人討回又騙3次!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