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陳街道楊家村黨支部書記楊治國夫婦同考一份黨紀條規試卷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7日訊(通訊員 馮春) “無論如何不能欠過七一。”6月28日,椒江區下陳街道兩爿墩村黨支部書記阮云斌向街道紀工委申請黨紀廉政條例“補考”,街道紀工委當即指派監考人員。胸有成竹的阮云斌夫婦順利答題,提前半小時交卷,最后得了98分。
原來,下陳街道為構筑家庭“護廉網”,今年開展了“黨風聯動家風”系列活動。6月7日專門組織“廉潔夫妻檔”教育測評活動,參與活動的是該街道40個行政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及他們的妻子。除了夫妻同考一份卷,夫妻們還一同觀看廉政教育警示片《小官大貪》,聆聽廉政警示教育課,參觀廉政文化走廊等。因事在外缺席的,都要參加“補考”。
構建“廉潔夫妻檔”,筑牢家庭“護廉網”
“以前從來沒有和丈夫一起上過這么有意義的一堂課。”6月7日下午,李文娟特地向單位請假,和身為下陳街道高張村黨支部書記的丈夫張玲富,一起到街道辦事處聽廉政教育課,并參加了一場特殊的考試。從黨章、準則、條例到“兩學一做”,廉政試題涵蓋各個方面。由于事先有準備,他們答題很順利。
牛軛村村委會主任陳孔德邊念題,邊努力回憶之前學習過的相關知識,碰到有疑問的題目,就與妻子陸玉娟低聲討論。不一會兒,兩人就合力完成了整份試卷。

高張村村委會主任張國兵夫婦在廉潔家風倡議條幅上共同簽下自己的名字
對陸玉娟而言,這樣的經歷是非常寶貴的。“以前對廉潔自律方面的事項并不了解,只覺得那是丈夫需要注意的事。”陸玉娟沒想到,在丈夫的履職過程中,自己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踐行需要承諾。在“樹立優良家風保廉政”的橫幅上,40對夫妻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承諾將這份責任扛在肩上、記在心中。
“農村也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在黨風廉政方面進行全面的推進與深化。其中家庭廉政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下陳街道推出家風家訓建設十大行動,旨在通過干部夫妻系列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廉政意識,提高家庭自律意識,促進基層干部更好地履行職責。”下陳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再靈說。
爭當“最美家庭”,弘揚傳統美德
如果說農村干部廉政履職,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賴于基層黨風政風的清明。那么,對于家庭成員的成長和發展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良好的家風家訓。
有些家庭雖然沒有明確的家訓,其實都已經蘊含在日常的言行規范中。省“千名好支書”、下陳村黨支部書記陳敏法30年如一日,勤政為民,廉潔守身,離不開“賢內助”周冬香的正氣“枕頭風”。

80周歲的下陳街道黨風廉政宣傳志愿者施佩真給村干部及家屬講述廉潔家風故事
“勤與儉互生,奢與貪同源”,是王玲珠家的家訓。她之所以對勤儉持家有著深刻的認識,全是受到母親言傳身教的影響。“廉潔其實并不僅僅是官員們需要恪守的原則,也是每位干部家屬所要做到的美德。”從資助貧困學子到關注弱勢群體,從慰問職工家庭到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飛躍集團工會副主席、省優秀共產黨員阮云蘭憑借“云蘭媽媽愛心屋”,用多年來的堅持詮釋了大愛無私。
6月21日下午,12個家庭的優秀家風家訓故事因為一場演講比賽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其中有感人故事,也有平凡瑣事,講出了每個家庭中最真善美的一面。”街道副書記葉祥輝說,他們從各個角度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閃耀新時代的道德光芒,值得每個人認真學習、弘揚和傳播。
文化“走親”樂民,促進鄰里和諧
6月23日晚,下陳街道橋南村文化禮堂座無虛席,一場以“牽手美麗鄉村傳承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歌舞盛宴在此上演。
橋南村村民徐峰去年大學畢業,這次主動上臺表演方言快板《我家家風》,用詼諧的語言夸獎鄰里好人好事、諷刺社會不良現象,獲得了陣陣掌聲。
“文化下村經常有,關鍵是主題要明確,達到宣傳效果。”街道紀工委書記鄭雪梅說,“這次是紀念建黨95周年,我們就加進黨風的內容、廉政的內容,弘揚優良家風家訓,反響比較好。”
現在村民對這種新興的文化形式比較期待,如果文化禮堂有演出,基本上就不會在家看電視了。
《六尺巷》《家風》《太婆碗》等內容豐富且親民的節目,向村民們傳達了“樹清廉家風,守幸福家門”的理念。
下陳中學音樂老師徐濤濤是《六尺巷》的表演者,這首歌中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詞是“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謙讓、和諧,這正是對鄰里關系的完美詮釋。”徐濤濤說,干部如何約束好自身言行,不以權謀私顯得尤為重要。
原標題: 椒江下陳構筑家庭“護廉網” 夫妻同答廉政考卷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