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在橫店并肩作戰的戰友們,這是我第二次獲得優秀演員的榮譽,這個獎是授予我們大家的。”1月29日下午,在東陽市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成立大會暨2015年演員公會年底會議上,獲獎代表沈凱動情地說,“我們許多人都是從演沒名沒姓的‘人肉背景’出道的,經過奮斗和打拼,終于有了有名有姓的角色,有了自己的小作品。當初來橫店的決定,沒錯!”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一回頭,近20張圓桌旁,坐著300多位“橫漂”,眼神中無不透著感動和喜悅,沈凱的話說到了他們的心坎里。當然,還有羨慕——去年著名導演爾冬升為“橫漂”拍的那部《我是路人甲》中,沈凱可是男二號,戲份吃重。他飾演的角色不僅有名有姓,而且就叫“沈凱”。
每年此時,橫店演員公會總會召集來自五湖四海、過年不回家的“橫漂”們,像今天這樣聚集一堂,表彰一年來涌現出來的優秀人物和事跡,“一家人”一起吃頓團圓飯。橫店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快速發展的影視文化產業近年來吸引3萬多名心懷“光影夢”、“漂”在橫店從事基層演藝工作的外來人員加入橫店演員公會,成為海內外影視劇組來此拍戲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為有效對接劇組和群眾演員,保障群眾演員的工資、收入等合法權益,2003年7月,橫店演員公會組建,但此后沒有正式注冊。
2016年初,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下,這一專門服務于“橫漂”群體的社會公益性組織在東陽市工會正式注冊。用橫店影視城董事長桑小慶的話說,橫店演員公會有了正式名分,從此,“橫漂”的娘家人臂膀更可依,也更有力了。
橫店演員公會授牌儀式開始前,桑小慶與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黨工委書記黃陽明、橫店集團副總裁殷旭等,召集10多位優秀演員代表開了一場座談會。“請大家來,是要提提實質性的意見、說說心里話。演員公會正式掛牌注冊后,除出臺更規范的章程、更完善地保障演員權益外,未來在服務管理上還有哪些可以創新突破?一句話,一起打造作為‘全國標桿’應該有的樣子。”殷旭的開場白言簡意賅,坐在他對面的張小明還沒回過神來,話筒已經被遞到他手中。
在橫店影視城,張小明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這位當年的“縣令專業戶”,如今在萬盛街上開了一家“鴻運照相館”。除拍照和打印資料外,他還擔任著“橫漂”和劇組之間的中間人角色。“去年,我提議開展橫店微電影大賽,沒想到,這事兒還真辦成了。今天,請在座的年輕人多動動腦筋,你們的構想可能很快也能實現。”一拍腦門,張小明笑得很開心,“一轉眼,扎根橫店已經10年了。我最深的體會是:在這里慢慢做、慢慢來,從一無所有到無中生有,再到應有盡有,大家的夢想都會實現。”
做大做強“橫漂”才藝大比拼品牌,是當地黨委、政府部門加強“橫漂”服務管理工作的一大抓手。“最美橫漂人”2015年才藝大比拼活動,除保留表演類項目外,還向全產業鏈項目拓展,增加劇本創作類、微電影類兩個項目,獎勵標準也由單純的物質獎勵擴大到微電影獲獎團隊可獲得投資拍攝微電影,獲獎選手可以擔任主角,簽約參演影視劇等,活動報名人數是2014年的兩倍多。比賽結束,有影視公司與獲獎選手當場簽約。
此外,對于長時間無法在表演上突破的“橫漂”,鼓勵其進行轉型升級和創業創新,比如轉行擔任場務、燈光等技術工作或自己做導演拍攝微電影等,也有像張小明這樣,索性把妻子和一雙兒女從河南老家接到橫店,在這里安家落戶。
2003年初到橫店的關家輝是當年演員公會成立時的見證人。如今,他不僅是數次獲得優秀演員稱號的榜樣模范,還加入省電影家協會。“在橫店待得久了,漂的感覺反而越來越弱,每一天都過得腳踏實地、充實而忙碌。”關家輝說,在橫店演員公會包裝、推介下,自己在圈內漸漸有了名氣,開始“立足橫店、輻射周邊”拍戲。
據不完全統計,演員公會成立至今,已為各類影視劇組提供群眾演員多達400萬人次,僅2015年,就為171個劇組輸送演員35.6萬人次,平均每天約1000人。周金鳳、張丹陽、張海峰來橫店的時間差不多,但他們的年齡差了一大截,老家也分散在天南地北。每次去劇組面試,開場白都是一樣的:“我是來自橫店的演員。”這句話的背后,有自豪,也有些小小的無奈和不甘:“橫店的名氣很大,品牌還不夠響亮。我們演得不比別人差,拿到的工資卻處于同檔的中低水平。我們希望公會能吸引更多優秀演員來橫店,讓這里真正成為能留住人、吸引人、走出人的東方好萊塢。”
這與殷旭的計劃不謀而合:“2016年,我們服務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對橫店演藝經紀公司進行轉型升級,加大培訓、推廣力度,爭取從這里走出幾個在全國影視界有影響力的名人名家。”
他的承諾,贏得一片叫好。座談會氣氛的最高潮,是由一位年輕演員“制造”的,他提出:“希望以后演員的親屬來橫店影視城游玩時,能減免門票。”“是啊,這樣能讓父母放心。”“讓家人知道我們在橫店過得好。”房間里立刻被此起彼伏的議論包圍,值此歲末,分外應景。
截至2015年底,加入橫店演員公會的“橫漂”數量為31050人,其中35周歲以下的占80%以上,其中2014年新增6000多人、2015年新增7000多人。眾多的“橫漂”集聚在橫店,執著追求實現明星夢想。
“橫漂”從來源上看可分為三類:一是全國各地慕名而來、懷揣明星夢想的群眾演員;二是常年居住在橫店、期待發展演藝事業的演員,有一定的角色特長和劇組資源;三是橫店本地的專業群眾演員,人數約600人,占常駐“橫漂”的10%左右。
原標題: “橫漂”有娘家 共逐光影夢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