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門縣沙柳街道清溪至道岸頭段,沿岸46戶居民自發組成的“家庭護水”督查隊,每天對各自管段的流域進行巡查,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向街道匯報。
今年77歲的金考省是道岸頭村村民,也是該街道“護水隊”的發起人之一,他說:“‘五水共治’惠民利民,特別是現在河道變清了,成果一定要保護好,我這老頭子能添一分力是一分。”
像這樣的“家庭護水隊”,三門共有1220多戶,他們活躍在縣內400多條大小流域邊。三門是個只有44萬常住人口的全省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去年地方財政收入僅12.77億元。而兩年來,該縣安排在“五水共治”上的資金已經超過39億元,投入的人力超過30萬人次。目前已經形成了“全民治水、信息治水、制度治水”的“窮”縣“富”治水模式。
全域聯動抓治水
“在‘五水共治’工作中,我們除了安排和調動的人力富足外,資金保障也相當富裕。在有限的財政資金中單列治水專項預算,并多條路子籌資,確保工作不斷檔,形成‘一個聲音講治水、全域聯動抓推進’的局面。”三門縣委書記董服標說。
在人員調動方面,僅在“清三河”中,該縣就累計發動干部群眾10余萬人次,清理淤泥、垃圾等1.8萬多噸。此外,各部門協同配合,群眾積極參與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文化部門開展“五水共治、潔美家園”文化下鄉巡演活動,老齡委、婦聯開展“銀發行動”和“巾幗行動”,司法部門專門組建了治水律師服務團等等。
在資金調配方面。三門堅持“向上爭、縣里整、群眾籌、社會捐”的多條腿走路方式。截至目前,有75個水利項目列入中央、省級計劃,獲得補助資金1.05億元;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省補資金競爭性分配中,爭得資金9780萬元。集中整合部門涉水資金共3億元;成立三門水環境治理投資有限公司,與銀行達成2.8億元的融資。發動群眾投資投勞,特別是農村治污,鼓勵建設主體“省一點、獎一點、收一點、貸一點”確保建設資金不斷鏈。還采取公益冠名權等方式,廣泛發動企業家、在外知名人士捐款捐助,目前捐款已達5000萬元。
其實,在2013年底,全省提出“五水共治”工作之前,三門已開展了2年多的“清水綠廊”工程,投入2億元,疏浚河道230公里,建成生態廊道250公里。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動員會后,該縣將“清水綠廊”工程融入其中,不惜再下血本,開展“河道整治治污水、強庫固堤防洪水、建管并重保供水、堵疏結合排澇水、技術創新抓節水”的“五水共治”工作。落實部署水利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和“十百十億”計劃(三年完成10類500個項目,總投資10億元)。2014年,三門安排“五水共治”項目近80個,總投資24.49億元。2015年列入市對縣考核的“五水共治”項目有47個,總投資14.86億元。
三門治水成績名列全省前茅
人財物齊聚,天地人和鳴。三門治水成績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率先建成“五水共治”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去年還成為了國家“天地圖—浙江行”活動唯一縣級承辦單位;河道保潔長效管理總體評價全省一等獎,臺州市第一名。
“功夫花在岸上,成效體現在水里。”三門縣委副書記、縣長邱士明說。截至目前,三門共完成河道整治項目282個,河道總長度382公里,完成5年計劃整治長度的110%;排澇總體時間縮短33%,新增蓄水容量285萬立方米;全縣水質達III類及以上,水質達標率達90%;萬元GDP用水量控制在81噸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達35%。2016年力爭實現水利保障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經濟用水安全、生態用水安全的能力達到全省先進水平。
原標題: 三門:一個窮縣如何富治水的故事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