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抗倭英雄戚繼光》拍攝花絮
2016年01月15日 來源: 臺州日報 張 奕

  臨海是戚繼光“臺州九戰九捷”的成名地,也是他軍事實踐豐富和思想成熟的福地,更是他軍事成就大放異彩的地方。隨著30集英雄史詩大劇《抗倭英雄戚繼光》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熱播,這一代表臨海歷史文化壯麗而輝煌的英雄人物,引發了市民的廣泛熱議,讓我們共同尋找、品味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留下的各種有趣的拍攝花絮。

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在東磯島拍攝現場。林 飛攝

  花絮一:還原歷史,研究與劇本更好融合

  好的電視劇需要好的劇本。在《抗倭英雄戚繼光》劇本創作過程中,臨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盧如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早在張笑天先生創作《戚繼光》劇本時,盧如平就針對史實問題先后提出68條修改意見,均被作者采納。后來,陳汗先生創作《抗倭英雄戚繼光》劇本,省委宣傳部組織兩次研討會,盧如平就史實和體現浙江元素等方面充分發表觀點,并提送了三萬字的修改意見,得到高度認同,劇本根據他的意見在出場人物、故事等方面作了大幅度的調整,如譚綸、胡守仁、楊文、徐文長、陳大成等與戚繼光密切相關的戰友都是在初稿中沒有出現而后補上去的,至于劇情則調整得非常多。電視劇劇名最后也選用了盧如平的研究論文題目。

  在拍攝中,盧如平應橫店影視公司總經理劉志江先生的要求,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成課件,為《抗倭英雄戚繼光》劇組的導演、編劇、主演等演職人員進行詳細的講述,并詳細地回答他們提出的有關史實、軍事地理、相關人物等問題。

  2015年初,汪海林先生的團隊接任編劇工作后,盧如平針對拍攝本再次寫了近萬字的修改意見,力所能及地糾偏史實。

  花絮二:手機當照明,半夜找尋古村落

  為了更好地宣傳臨海,臨海市委宣傳部和江南長城影視公司多次陪同劇組,走遍了臨海適合拍攝的場景。臨海市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林大岳是全程陪同人員之一。

  “找尋古村落,可把我們累趴下了。”林大岳回想起當初找尋一個合適的古村落時,記憶猶新。

  接到劇組說第二天要拍攝一個古村落的場景,林大岳與江南長城影視公司的工作人員驅車前往白水洋鎮、河頭鎮、東塍鎮、桃渚鎮、邵家渡街道等地,從臨海西部跑到東部,上山下海。按照劇組的要求,找一個古村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直到晚上10點多,林大岳一行又累又餓。由于出門太急沒有帶上照明設備,他們就用手機當做手電筒。村里不時傳出狗叫聲,林大岳苦笑說:“當時是狠下心進村的,還真怕被狗咬傷。”

  終于,劇組決定以邵家渡街道一古村落作為拍攝場地。

  花絮三:三小時路程,漂洋過海送盒飯

  說起《抗倭英雄戚繼光》劇組的吃飯問題,林大岳說這是最大的難題。在東磯島拍攝時,因劇情需要,盡管經過反復壓縮,依然還需200多人參與演出,再加上劇組工作人員,300多人吃飯成了難題。

  在臨海市桃渚鎮,不少快餐店及飯店的經營戶聽說要做300多份的快餐,還要坐船把飯菜送上東磯島,單程時間就要花費三個小時,都不敢接這份“苦差事”。

  最后,臨海市委宣傳部與桃渚鎮好說歹說,向桃渚鎮一家快餐店做足思想工作,對方說:“賺這份外快不容易,看在他們宣傳戚繼光和臨海家鄉的份上,我接了。”

  花絮四:艱難登島,取景東磯島原生態

  東磯島上絕美的原生態風光,一開始就讓劇組向往。但是,按照原計劃,在島上拍攝的幾場戲都是戰爭大戲,劇組拉上去動輒200多人。由于東磯島四面環海,如何將拍攝器材、道具以及幾百號人運送到島上去,就足夠劇組頭疼的。

  大家研究來研究去,最后決定租借漁船以及千噸輪來接送。而登島最大的障礙就是潮水,必須要等到漲潮才能登島,否則船根本靠不了岸。

  為了運送劇組里的五輛設備車,林大岳他們協助劇組在拍攝前一天的晚上就運車和設備上島。第二天早晨四五點鐘,幾百號人已經在岸邊等候,只待潮水一漲,就馬上登島。可惜,千噸輪太大,就算潮水漲了也無法靠岸。

  別急,已經想過這個可能性了,劇組還準備了平板船,在海上將人員移送到平板船上。如此往復折騰,終于把這幾百號人,全部都運到島上。

  盡管如此折騰,但是看到東磯島上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導演大呼來值了。他不放過島上的每一寸精彩,拍了個淋漓盡致。大家在看電視劇時,如果看到那種荒涼、原生態的海島風光,都是在東磯島上拍的。

  花絮五:襪子濕透,好心姐送上幾打襪子

  在拍大場面的時候,需要不少群眾演員。在南門坑的幾場大戲里,群眾演員都是由華東國際文武學校的學生來擔當。這些學生既當“倭寇”,換個裝就成了“戚家軍”,忙得不亦樂乎。

  有場戲是倭寇從海水里沖到岸上,不少群眾演員冒著嚴寒,從冰冷的海水里沖到岸邊廝殺,頗為敬業。鞋子襪子都濕透了,因為時間緊迫,這場戲剛過,馬上就要換裝成戚家軍,不少人連濕襪子都沒能換下。江南長城影視公司里的一個小姑娘看到這些學生那么敬業,又感動又心疼,趕緊跑去附近的商店,買了好幾打襪子回來,讓大家換上。暖心舉動,獲得“好姐姐”稱號。

  花絮六:古城墻來了一群本土演員

  在臺州府城墻拍攝的時候,主要是戚繼光在城門遇見百姓攔路訴苦、老百姓被倭寇窮追入城、將士巡城等場景,甚至連戚繼光巡視薊遼長城的畫面也是在此拍攝。

  在倭寇窮追百姓這場戲里,除了一些“專業臨時演員”外,還有不少網絡上招募的普通臨海市民。大家在寒風里拍了一遍又一遍,跪了一次又一次,特別辛苦。群眾演員里有一個四歲的小姑娘,媽媽帶著她來當“群演”,是個乖巧又肯配合的乖娃,受到全劇組的照顧。

  其中一個臨時演員叫蔡斌娟,臨時被挑中飾演一個普通逃難的老婦。她帶著村民,求戚繼光發兵攻打倭寇,有臺詞。這是她第一次演戲,臺詞還不少,還有流淚的劇情。反復拍了幾十次,每個鏡頭每個角度,還有流淚的特寫,流不出來就用眼藥水,“痛并快樂著”,這是她的首次觸電。

  花絮七:海水也有黃色的,東海的海鮮真鮮

  戚繼光的扮演者朱曉漁,俞大猷的扮演者于榮光兩人都是首次來臨海。朱曉漁平時是一個靦腆的大男孩,少言寡語,于榮光卻是大大咧咧之人,始終微笑待人,他鼓勵華東國際文武學校的學生們,希望他們將來能成為影視武打明星。

  在桃渚鎮南門坑,朱曉漁第一次看見了東海,他很奇怪,向江南長城影視公司人員詢問:“海不是藍色的嗎,怎么這里的海是黃色的?”后來得知是泥沙的原因造成,才恍然大悟。

  在桃渚拍攝的三四天時間里,朱曉漁和于榮光特別“惦記”桃渚本地小海鮮。他們一個是北京人,一個是重慶人,對東海的小海鮮贊不絕口。每次兩人桌前海鮮貝殼都是“堆積如山”。

原標題: 《抗倭英雄戚繼光》拍攝花絮

標簽: 戚繼光 拍攝 花絮 英雄 抗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