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著書立說,雖然也有人自費出版一些散文、詩集、小說等圖書,專業性的應用書籍卻很少有人涉足。臨海有個80后的辦公室小職員,擠出大量業余時間翻書整資料,花了幾年時間,竟獨自鼓搗出一本專業性非常強的金融著作。
近日,記者約見了臨海農商銀行職員虞禮茂,他寫的書叫《普惠金融創新研究——基于農村金融機構視角》。
給自己貼標簽:不是很優秀,但是很努力

(圖片由當事人提供)
虞禮茂人如其名,彬彬有禮,卻非常健談,問一能答三,說到他的工作和他的書,則興致更濃。聊到自己,虞禮茂自行貼了個標簽:不是很優秀,但是很努力。
1982年出生的虞禮茂老家在臨海小芝鎮,他毫不掩飾地戲謔自己是“農家孩子”,爹媽都是農民。一路念到大學,虞禮茂果斷選擇了會計專業。他說,原因有二,一是會計崗位需求量大,單位企業,無不需要會計;二是會計專業的延展性強,延伸出去的金融管理、營銷等專業,都是社會上的緊俏行當。
在湖北念完大學后,虞禮茂回到老家臨海,考進了臨海農商銀行,當時還叫農村信用合作社。
新人待基層,無可厚非,虞禮茂挺樂意,一待就是8年。但這8年時間,讓他接觸了大量基層的農村金融服務,也吸收了大量金融知識。
決定寫本金融書,為生活樂趣沖動一回
念書、考大學、找工作,虞禮茂一直是個目的性明確的實用主義者,但萌發并堅定寫書的念頭,卻在他本人的意料之外。
工作是為了掙錢養家,若非作家或名人,平民寫書可是“燒錢”的活兒,自費出書,基本都是幾萬元打底。除了花錢,寫書也得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虞禮茂更不是詩人小說家,有什么文學情懷可作精神支撐。
甚至在對事業有無幫助都不明確的情況下,虞禮茂就敲定了要寫本金融著作的主意。記者在這本著作的后記中找到一句話,“在我的生活中,我把學習經濟知識當做個人的生活樂趣”,既然是生活樂趣,那么為之勞心費力,也是甘之如飴了。
回家就泡書房里,三年“閉關”著一書
寫書不是請客吃飯,花錢就能辦。在決定寫書之前,虞禮茂揣度良久,敲定了新書主題為自己最熟悉的農村普惠金融。隨后,他就開始了漫長的看書、查資料、寫作、修改整理這樣的無限循環,那時候是2011年。
讀本小說都花時間,何況是寫書,而上班期間自然不能干私活,故虞禮茂寫書的時間,都安排在下班后或休息天。
虞禮茂回憶,從2011年到2013年那段時間,自己幾乎一回家就泡在書房里看書,從晚飯后到睡覺前,就像在書房里“閉關修煉”。最多的一年,虞禮茂看了50多本金融書籍,打印過5000多張資料,平均一個星期就看一本。與此同時,他也關注了業內一些小有名氣的金融公眾號,里頭的一些理論和經驗,也都整理融合到自己的著作里。
金融理論不同于小說詩歌,可以隨心所欲天馬行空,寫下的每一行字,表達的每一條信息都得符合邏輯,條理清晰。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增刪潤改是必修課,而因為金融行業更新較快,一旦有新的事物新的理論出來,也得在原稿上修改,與時俱進。
冷落了女兒,也促使女兒養成讀書好習慣
虞禮茂的妻子是小學老師,女兒上小學,這丈夫和父親的角色,就難免當得有些不稱職。因為怕打擾,虞禮茂寫書的時候基本就把自己關在書房,女兒要來找他玩,基本都會被他一句“寶貝乖,找媽媽玩兒去吧”打發了,久而久之,女兒就跟媽媽更親一些。
也是有得有失,虞禮茂的“關門寫書”的勁頭,卻也給女兒造成了潛移默化的效果。女兒藝藝如今也養成了閱讀習慣,這才讓虞禮茂的妻子對丈夫“稍減心頭之恨”。
在虞禮茂所在單位的支持下,2015年年底,新書付梓,洋洋灑灑26萬字,研究論述了農村金融概況、農村金融市場營銷、農村金融機構創新、普惠金融服務建設等內容。讓虞禮茂意外的是,新書到手后,兄弟單位訂購去一些,本單位買去一部分,竟然還把成本收了回來。
寫了這本書,虞禮茂也證實了其大學導師的一句話,知識不斷累積,著書立說并非難事。于是記者問虞禮茂:“還打算寫下一本書嗎?”他回答說:“不了,有過這次經歷就好,接下來的目標是考注冊會計師資格證,另外也得多花時間陪陪老婆孩子。”
經過這次沖動的寫書體驗后,虞禮茂又搖身變為務實顧家的“經濟適用好男人”。
原標題: 臨海銀行職員花3年寫了本金融專著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