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臨海有支外地老板義工隊
2015年12月21日 來源: 臺州晚報 陳駒耀

  他們扶危濟困、治安巡防、參與禁毒……盡自己的一份力回報第二故鄉

  扶危濟困、治安巡防、參與禁毒……在臨海杜橋,有一群熱心參與公益的外地老板,他們在臺州打拼時受到臺州人民的許多幫助,如今,他們正用自己的一份力回報第二故鄉。

義工團合影

王細凡和民警一起巡邏

  熱心的臺州人,

  讓他留下來干一番事業

  2001年,24歲的湖北咸寧人王細凡應朋友之邀,從溫州來到椒江前所,進了一間眼鏡廠工作,帶著老婆孩子,租住在前所的朝西村。

  “初來乍到,最不習慣的是臺州的飲食,我實在吃不慣,只好天天吃方便面。”王細凡咂了咂嘴,說起了當年的故事。

  “而且外地人少,連個說家鄉話的朋友也沒有,好不容易有個朋友也過來,就住在章安柏樹里。可人生地不熟的,公交車都坐不來,我倆硬是兩個月沒見上一面。”王細凡接著說,“這樣的生活,我可受不了。”

  雖然眼鏡廠的待遇還不錯,但他還是決定回到溫州去,可他妻子即將生產,讓他不得不把離開的時日推后了幾個月。

  “誰知道,這一推啊,就在臺州扎了根。”王細凡說。

  孩子的出生,讓在異鄉的王細凡倍感欣喜,可要照顧產后的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子,又讓他一時手忙腳亂。

  沒想到,他的幾位鄰居大姐得知了情況,紛紛出手幫他照看孩子,“大姐們擔心我們夫妻吃不慣,今天東家送點青菜,明天西家送點土豆,都是她們自己種的。”

  “有位大姐出門喝喜酒,特地把帶回來的饅頭給我送過來,說我們喜歡吃面食。”王細凡回想起當年,笑出了聲,“她把我當成東北人了。”

  熱心的臺州大姐們,讓本想回溫州的王細凡很是感動。“出來打工還是第一次遇見這么熱心腸的當地人,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片土地,打算在這片土地上干一番事業。”

  在眼鏡廠做了幾年管理后,王細凡決定創業,他有些忐忑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當時的老板李正福。

  王細凡本以為老板會嘲笑他,讓他意外的是,李正福對他的決定很支持,給了他很多幫助,“到現在,我們都像親人一樣,我沒事就會到他家坐一坐,聊一聊近況。”

  “企業初創,最怕的就是沒活干。”王細凡說,“當時我的廠子小,有些臺州老板就是信得過我,把一些活優先給我做,一點也沒把我當外地人看,慢慢地,廠子的效益越來越好,越做越大。”

  成立杜橋新居民聯誼會,開啟公益之路

  從當初一無所有的打工仔,到現在年產值1500多萬元的眼鏡公司總經理,這一路走來,王細凡不知不覺已經在臺州奮斗了15年。“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在杜橋開過來一輛車,光看車牌我就知道是誰了,我知道我已經屬于這里了。”

  類似王細凡這樣經歷的外地老板,在杜橋還有很多。

  他們在臺州打拼、收獲事業的同時,也萌生了想要回報第二故鄉的想法。“大家想著,能不能組織一個協會,用我們自己的力量,為臺州做些有意義的事,也算我們回報臺州,為臺州建設出一份力。”王細凡說。

  2013年4月,20多位外地老板成立了杜橋新居民聯誼會,開啟了他們的公益之路。

  “做公益,很高興也很充實”

  “我想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王細凡請當時杜橋派出所大汾辦事處的民警周杰留心一下,杜橋有沒有需要幫助的人,“民警對基層的情況比較了解。”

  今年6月,周杰找到王細凡,告訴他杜橋鎮塘岸村的一戶金姓人家,“這家四口人,父親離世,母親長期臥病在床,兩個女兒特別需要幫助。”

  王細凡和聯誼會的朋友們商議,買來水果、食用油和大米,送到這戶人家。看到孩子們拿到禮物開心的樣子,王細凡十分開心:“我也是窮人家出身,特別知道他們的辛苦。我現在有能力了,能幫一些是一些。”

  當天,王細凡還去了幾戶特困家庭,給他們送去一份心意。“做些公益,很高興,也很充實。”王細凡說。

  這樣的走訪,王細凡走了好多次。

  聽說臨海的一位阿婆,家里條件本來不錯,可家人突然遭遇了車禍,如今只有阿婆帶著兩個孫女生活,生活有些捉襟見肘。

  王細凡和聯誼會的志愿者們聽說了,便給她們送去慰問品。“阿婆拉著我的手一直說謝謝,我真感覺自己做得還不夠。”

  “希望通過我們的一點小小心意,能溫暖更多人。”王細凡說,“當年,我們全家不也是感受過這樣的溫暖么?”

  生意再忙,只要巡防隊有活動從不推辭

  “你去那邊看看,好像有東西。”一聲四川口音的普通話開了腔。

  “手電筒照了下,是這邊門窗沒關好。”不多時,有個安徽口音的男生應了一聲。

  近日,在夜晚的杜橋鎮街頭,時不時響起各地口音的對話。

  這是杜橋新居民志愿者組成的巡防隊在巡邏。來自安徽阜陽的馬柜豹,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馬柜豹來臺州五年了,在杜橋經營著一家家政公司,平時生意也挺忙的,可只要新居民聯誼會找到他去參加活動,他從來不推辭。

  從晚上7點到9點半,他和大家一起,手持電筒、臂戴紅袖章,走小區、穿弄堂、巡馬路。

  “主要是提醒新老居民鎖好車輛、關好門窗。上門督促房東和新居民及時做好出租房屋的用火、用電、防盜等治安防范工作。”說起自己的任務,馬柜豹十分熟悉。

  “看看這紅袖章,”馬柜豹把手臂抬了抬,“新杜橋人巡防隊”這七個字讓他很是驕傲,“這是我的榮譽也是我的責任。”

  這幾年,杜橋鎮外來務工人員增多,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給社會穩定造成了一定壓力。馬柜豹表示,希望能用志愿者的行動,來帶動新居民們,真正把臺州當成自己的第二家鄉。

  宣傳禁毒,給吸毒人員家屬送去溫暖

  湖北黃石人邱龍水,在杜橋經營一家眼鏡公司已經20年了。

  邱龍水是新居民禁毒志愿者,經常隨著新居民聯誼會參加當地派出所舉辦的禁毒宣傳活動。

  “派出所的同志給我們講了好些例子,毒品對社會和家庭的危害真的非常大,一旦涉毒,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就會倒塌。”邱龍水深有感觸地說,“如果可以,我也想幫幫這些家庭。”

  今年11月,他得知有些吸毒人員戒毒決心大,但家境困難,需要社會的關心與幫助,他便主動找到杜橋派出所的領導,要來這些人的名單,自掏腰包,買來糧油、棉被和一些生活用品,給他們送過去。

  杜橋鎮西邊村的葛大爺,因為兒子涉毒,家庭貧困,入冬了,天氣寒冷,連床像樣的被子也沒有。

  邱龍水和新居民聯誼會的志愿者們得知這個情況,趕緊把買來的新毛毯和棉被給葛大爺送過去。

  葛大爺很是感激:“真的謝謝你們!我一定好好規勸兒子,讓他徹底戒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像葛大爺這樣的家庭,邱龍水他們還幫扶了很多家。

原標題: 臨海有支外地老板義工隊

標簽: 臨海 義工 一份 參與 回報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