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背負再重的瘡,生活也要向上
2015年12月19日 來源: 臺州晚報

  事情要從17日說起。

  當天下午,受朋友委托,記者去臺州醫院急診科采訪一個病人。朋友叫秦杰,是臺州醫院急診科醫生,非常熱心的一個人。

  做記者這一行,在遇到這種求助的線索時,總要問問當事人是否真的很可憐。于是秦杰這樣告訴記者,在急診科當醫生,各種慘狀都已司空見慣,只是這一次,他難過得掉淚。

  1

  躺在護士臺對面病房靠窗位置的病人,叫馮玲玲,今年16歲。拉開病床的布簾,雪白的床單蓋在她身上,只露出一個腦袋,長得蠻清秀。乍看,就是一個得了感冒有點虛弱的普通小姑娘。

  征得病人同意后,秦杰拉回布簾,掀開白色的床單。

  記者眼前看到的,和蓋上被子的馮玲玲形成巨大反差,如果不是必要,打心里不愿意去描述。一個排球大小的腫塊、爛了的膿瘡,都出現在被子下面這小姑娘的后腰上。

  馮玲玲得的病,叫椎管閉合不全,腦脊液從椎管中不停滲出,結成腫塊。秦杰說,她不能站立、不能翻身,甚至下半身都已沒有了知覺。

  活了16年,馮玲玲從沒有一天站起來過。別人輕松走的路,她是靠雙手撐著小板凳,拖著身體完成的。

  2

  馮玲玲家在臨海涌泉鎮小爐頭村,爸爸叫馮桂信,38歲才結婚,媽媽是外地人,精神不太正常。馮桂信在附近廠里打工,一個月2000多元,勉強養活一家五口人。

  馮玲玲還有一雙小妹,大妹讀初三,小妹念初二。馮玲玲因患病,沒上過一天學。

  讓記者意外的是,馮玲玲雖沒上過學,卻認得很多字。記者問她,誰教的字?她輕聲回答,沒人教,是自己學的。

  “平時做完家務閑下來,對照著電視里的字幕,一個個記在心里,慢慢地就會了。”馮玲玲說。

  記者讓她再重復一遍,才確定沒聽錯:這樣一個不能走不能站,只能在地上爬的姑娘,在家里還要干家務。

  她說,爸爸為了養家,早上7點就出去上班,下午天黑才回來。為了減輕爸爸的負擔,玲玲就撐著小板凳,提前用電飯煲把飯煮好,等爸爸來燒菜,因為自己這樣子,實在燒不了菜,她覺得很難受。

  吃完飯,爸媽上班妹妹上學,玲玲在家撐著身體,墊兩把凳子去洗碗筷。

  由于下半身沒有知覺,玲玲沒有上廁所這個概念,爸媽更沒時間去打理她。所以,每天換下來的床單和褲子,玲玲都會自己洗。玲玲說,她是自己一個人睡,夜里床濕了太冷,所以她并不喜歡冬天。

  3

  聊天時,玲玲要求把布簾拉著,可能不愿打擾到別人。她講話輕聲細語,家里人都說臨海話,她的普通話卻意外標準。聊著聊著,記者發現,小姑娘內心的孤獨感,并不輕于身體上的病痛。

  16歲的玲玲,身邊沒有一個朋友,也從不曾有過。因為身體特殊,她很難走出家門,周圍的同齡人,也從來不和她玩。

  “那兩個小妹呢?”記者問。

  “她們讀書忙,讀好書才能讓家里過得好些。”玲玲說,妹妹沒時間和她交流,她就只能掇著小板凳,爬爬樓梯,盡量活動身體。

  記者問她,是否想過有一天能夠自己站起來。她說沒想過,因為下半身已經不屬于自己了。有一年夏天,實在太熱,睡在地上,被老鼠咬掉了一個腳趾頭,直到第二天才發現。那時候起,玲玲就沒再奢望過和別的小孩一樣跑跑跳跳。

  4

  從3點多聊到4點半,玲玲的爸爸馮桂信回來了。一見到爸爸,一直咬著嘴唇的玲玲突然哭了:“爸爸,我們出院好不好?”

  記者問了馮桂信才知道,趁下午得閑,他回了趟涌泉,向親戚再借點錢。從12日住進醫院,雖然醫院用了最節省的治療方案,醫藥費還是花了9000多元。玲玲知道住院很花錢,這幾天一直要爸爸帶她出院回家。

  對玲玲,急診科的護士也挺心疼。早上給玲玲梳頭扎辮子,玲玲一直對護士說謝謝,因為這些都是她在家享受不到的。

  回到醫生辦公室,秦杰告訴記者,他這幾天一直給玲玲想辦法,申請了一個“向陽花救助基金”,但是沒通過,因為14周歲以下的孩子才是救助對象。

  秦杰不放棄,又聯系了在浙江省兒童醫院的同學,可以給玲玲做椎管閉合手術,順利的話,玲玲即便不能站立,重新坐起來的希望還是挺大的。但是四五萬元的手術費,對玲玲爸爸來說已是巨款,這還不算抗感染、體質恢復等手術前后的費用。

  走出病房,秦杰對馮桂信說,希望他盡量想辦法,爭取給女兒做這個手術,再這樣拖下去,不要說腫塊擴大,光是瘡口感染就能要了玲玲的命。馮桂信低著頭說:“一定一定”,可一說完,他又忍不住掉眼淚。

  5

  昨天上午,記者隨馮桂信回老家涌泉鎮小爐頭村。他做了兩件事,一是帶大妹去看姐姐,交代小舅子照顧小妹;二是拾掇了一些生活用品,還去村里的小店,花8元錢買了兩條毛巾,他在醫院門口的小超市問過,8塊錢只能買一條,當時就沒買。

  馮家現在住的一間房子,是用祖上傳下的老屋和一個堂兄弟換的,至今也沒裝修,墻也沒刷白,進屋后黑乎乎一片。

  玲玲的房間在二樓,小床鋪在角落里,對面是她認字的“老師”——那臺老式電視機。房間收拾得很干凈,完全沒有想象中的異味。馮桂信翻開被褥,棕繃已經爛穿了,用塑料繩囫圇織了回來。因為沒法控制排泄,又怕弄濕被褥,床單上墊著一張塑料布。

  床前有把小板凳,是玲玲用來撐著爬樓梯的,還有一輛孩子用的滑輪車,玲玲從小到大就趴在上面“滑動”,因為下半身拖在地上,瘡口感染成了要命的大問題。

  惦記著女兒,馮桂信辦完事,轉頭踏上回醫院的路。

  記者手記

  搭起愛心之橋

  將初稿在朋友圈傳播后,馮玲玲的事引起了很多人關注,托我轉交的善款就有6000多元。除了愛心人士、還有臨海農商銀行、臨海小學、工商銀行、慈善總會等愛心單位,涌泉鎮政府也給她申請了低保,籌集了近萬元善款。另外,涌泉婦聯還送來了教科書,答應等她好了,教她看書寫字。這種精神上的關心,或比醫藥費更重要。

  為讓愛心能準確到達,我和秦杰醫生一起,幫馮桂信辦了專門接受善款的賬戶,馮桂信保存密碼,銀行卡委托玲玲所在的醫院科室保管,玲玲轉到哪兒,愛心銀行卡跟到哪兒。馮桂信說,玲玲要是治好,剩下的錢,他要捐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馮桂信千恩萬謝。秦杰說不必,他只是給玲玲和媒體之間搭了橋;我當然也不能承受,我也只是給玲玲和所有好心人之間搭了橋——這個社會上,任何時刻都有滿滿的愛心。記者高波文/圖

  馮玲玲救助賬號:

  農商銀行6230911099030596487

  工商銀行6222081207000195179

  馮桂信手機號碼:13626681599

原標題: 背負再重的瘡,生活也要向上

標簽: 玲玲 記者 一個 爸爸 向上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