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屋檐下行走的風景
2015年12月11日 來源: 臺州日報 陳偉華

  鷹擊長空

  小宮燈

  

  神仙的居地神仙的燈,一盞盞懸掛于江南人家,在古樸寧靜的屋檐下,像一道行走的風景。

  這里有唐詩宋詞元曲源頭,還有蝶破莊周夢,飛入菜花無處尋。與花燈不期而遇,就在仙居這一方水土,在尋常百姓家門前。隨著新書《仙居無骨花燈口述史》問世,我市作家徐家駿也從原先知之甚少到現在滿腹“花燈經”。該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分《挖掘篇》《關懷篇》《繼承篇》和《創新篇》四輯,人物鮮明,脈絡清晰,內容厚重,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學術著作。

  在寂寥的冬夜,當我翻開這本書,和著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韻,花燈的故事娓娓道來。

  仙居無骨花燈因燈面圖案由刀鑿針刺成孔和燈身無骨而得名,其發源地在皤灘,后延及橫溪、白塔、田市、下各和朱溪等鄉鎮。

  書里詳細闡述了仙居無骨花燈的悠久歷史。其工藝始于唐朝,民間稱之為“唐燈”。整個花燈不用一根骨架,只以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紙片粘貼接合,而這些紙片上,全用繡花針刺出各種花紋圖案。一盞無骨花燈,需經13道精細工序才能制作成。無骨花燈結構獨特,品種繁多,工藝復雜,是難得的民間工藝精品。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會這門古老手藝的人,大多上了年紀,有的在病中,有的已撒手人寰,年紀尚輕的還想改行。如果聽任這門技藝無人繼承,花燈就會消失和湮沒,從此不復。

  為完成該書創作和出版,近兩年間,徐家駿白天看的是花燈,念的是花燈,夜晚想的是花燈,寫的是花燈;睡夢中,糾纏縈繞的也是各色各樣的花燈,當然,還有花燈老藝人們那些布滿皺紋的面孔和企盼的眼神。

  他曾多次去仙居,流連于無骨花燈和花燈藝人所在的鄉村。那些日子,他觀賞了無數輕巧絢麗的無骨花燈,領略了藝人對花燈的執著和癡迷。在采訪的30多人中,他對一半以上的人進行了多次造訪,錄音時間達80多個小時。

  “在撰寫這部長長的口述史中,我欣慰地覺得,仙居的風景美,無骨花燈美,人更美!這種感覺無時無刻地震撼著我,鞭策著我,激勵著我,讓我心無旁騖、竭盡全力地把這本書打造得更扎實和更完善。”徐家駿說。

  采訪過程中,為了聽懂老藝人的仙居方言,他會找當地人當“翻譯”;當他只能獨自面對時,他會觀察他們的口型,反復提問,回家后一遍又一遍聽錄音。

  為了把一些生僻字正確地書寫表達,他不知翻閱了多少資料,請教了多少有學問的老者。有時為了一個詞、一個字,比如“鞋簞籠”(民間裝鞋樣、針線之類的容器)的“簞”字,“值錢”還是“積鈿”(大人疼愛孩子的形容詞),他會絞盡腦汁,斟酌推敲一兩天。作者在書稿中有意保留了一些仙居方言,特別是對施汝文老人的采訪。這也為以后研究方言的學者們提供了便利的途徑,成為本書的一大特色。

  此外,仙居的徐小鳳、胡曉鐘、鄭建升和張福華,以及現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應曠博等攝影師,都為這本書提供了大量仙居無骨花燈的精美圖片。

  去年7月,這部書稿作為課題被申報到浙江省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經過數十位專家的評審,從120余部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15個入選課題之一。隨后,它又躋身于2014年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的立項名單。

  “從某種意義上講,從事口述史采編整理工作,比撰寫一部書稿難度還要大。因為采訪時,其內容是非常松散的,先后次序也混亂,受訪者在回答問題時會出現前后不符的情況,也有可能在回答問題時只說了一半,或者受什么影響思路轉向等,什么情況都有。所以在整理時,如果沒有相當的綜合素養與把控能力,很難寫好。《仙居無骨花燈口述史》的出版,將掀起整個臺州非遺文化建設的新高潮,為接下來的非遺文化采編、挖掘、保護和傳承開了一個好頭。”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福蓮評價說。

 

原標題: 屋檐下行走的風景

標簽: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