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鑫可機械:以技術發展適應產業變化
2015年12月01日 來源: 臺州商報 陳亮亮 陶宇

  日前,2015年度臺州市成長型中小企業名單出爐,全市260家企業位列其中。

  對于擁有10余萬中小企業的臺州而言,這些成長型中小企業無疑是只潛力股。

  它們的共性是上年度銷售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近兩年銷售收入平均增長10%以上;近2年內無發生重大安全生產、質量事故和重大違法、違紀事件等。

  那么,他們又是如何取得這般的成績?

  今起,本報推出《尋找臺州工業潛力股》系列報道,走進部分“潛力股”,探一探這些“潛力股”的潛力所在,問一問他們今后的發展走向。

  全自動三座標檢驗設備精細地測量著產品的每一個指標、100余臺全套數控加工設備有條不紊地運作著……這些設備,每年能夠加工產出變速器、離合器殼體80萬套,新能源汽車變速器50萬套。在臺州市椒江鑫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加工中心寬敞的廠房內,記者看到了一個企業的生命力。

  六年前,在同一片土地上,難以想象能夠見到這樣的景象。2009年之前,這是一家多年連續虧損的國營企業。六年前,鑫可機械取代了原有的國有機床企業。六年后的今天,鑫可機械不僅將企業扭虧為盈,更在六年的時間里實現了年產值五倍的增長。

  數據

  短短6年時間,鑫可機械在不斷地創新探索中,實現了“量”的提升。

  2009年9月,鑫可機械成立。成立初期,企業的年產值僅有1000余萬元,銷售也沒有多大的起色。根據椒江區國稅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鑫可精密機械的年銷售額僅為251萬元。

  但這樣的狀況并沒有成為常態。

  在面對困境時,鑫可機械通過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到2012年,公司的年銷售額已超過2000萬元。

  今年1-10月份,鑫可機械的銷售額已經達到4411萬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的銷售額,在最后一個季度,銷售額有望再創新高。

  僅僅6年時間,鑫可機械憑借其具有前瞻性的轉型升級、強大的產品開發能力、高品質的產品質量,抓住了企業發展的機會,成為了臺州企業中名副其實的“成長型企業”。

  背景

  “國字號”企業改姓“民”,實現扭虧為盈

  “鑫可機械的前身,是一家國有企業——海門機床廠。”臺州市椒江鑫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文勇告訴記者。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海門機床廠原有的企業運營方式與產業結構未能及時適應市場經濟,導致持續多年處于虧損狀態。椒江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魏建文介紹:“當時,海門機床廠每年虧損額二三百萬元,至2009年,已虧損逾千萬元。”

  2009年,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海門機床廠實施了凈資產轉讓,摘掉了“國”字號的帽子,在西太和路150號,一家新的公司——臺州市椒江鑫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了。

  接下來的幾年,這里發生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面對困境,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於文勇和鑫可機械的團隊深知這一道理,不斷地進行嘗試。

  從簡單的機械加工,到參與高技術含量的汽車核心部件研發,鑫可機械不斷引進高技術人才,不斷探索著行業內領先的高端技術。僅僅6年時間,鑫可機械已發展成為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變速器及常規變速器、離合器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高新綜合型企業。

  在這里已然沒有企業連年虧損的沉悶氣象,如今,眼前的盡是高端先進的機械設備、整裝待用的研發中心、具有前瞻性的企業規劃……用魏建文的話來說,這一次的“國轉民”是成功的,原來這里連年虧損,而今年,鑫可機械已納稅超300萬元。

  亮點

  用改變,適應產業變化

  對于於文勇而言,鑫可機械的成長也是幾經周折。

  “公司成立初期的兩三年時間里,經營十分困難。”於文勇告訴記者。

  當時,鑫可機械以承接一些機械加工的訂單為主,此類加工不需要什么技術含量,而這樣的低技術含量又使得行業內的同質化競爭激烈,企業與企業之間不是通過技術、質量、服務來角逐,而是主打價格戰,要想獲得市場,只能壓低價格。“這使得企業無法獲得可觀的利潤,連工人工資的發放都成問題。”臺州市椒江鑫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建華說。

  隨著市場變化的逐步加快,公司效益更是難以提升,這讓於文勇做了一個決定:改變。

  那么,該往什么方向改變?如何改變?

  據統計,我國現階段高新科技產業的人均產值,是傳統工業人均產值的5~10倍。在發展的過程中,於文勇也漸漸發現,高新技術或許是突破同質化競爭的最佳方式。

  在這一基礎上,很快,於文勇和鑫可團隊達成了共識:要想適應市場,就要融入市場,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做行業內技術含量高的產品。

  金建華告訴記者,那個時候,核心零部件基本來自外資企業,比如自動變速器的零部件,大部分是來自于日本、德國、美國等工業強國合資的企業。“于是,我們開始潛心研究汽車核心零部件的開發。”

  也正是這次的改變,使得鑫可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隨著全球化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愈受關注,新能源汽車開始漸入人們視線,也引起了於文勇的關注。如今,鑫可機械正在進行著又一次改變,順應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化,嘗試“淘金”新能源汽車行業。

  技術人才,為企業發展加速

  當下,在臺州工業經濟發展中,唱主角的是高新技術產業。

  如今的臺州,正走在從“工業立市”到“科技強市”的道路上,臺州的眾多企業也對高新技術求之若渴。

  從鑫可機械的發展之路我們不難看出,研發高新技術也是促其成長的重要因素。在於文勇看來,研發技術也將是企業的未來。“從去年起,我們正式投入自主科研,今年已開始顯露成效,而明年,或將正式發力。”

  於文勇對企業的這番自信,離不開科技人才的支持。

  “在進行轉型升級時,我們在人才方面有著很高的投入,一是公司內部培養技術人才,二是引進外來高新技術人才。”於文勇說。

  目前,公司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等方式,擁有自主培養的技術骨干20余人。同時,公司擁有“國家千人引進”人才、中國變速器行業首席設計專家等,并和西南交大、同濟大學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

  金建華告訴記者,高新技術產品在開發的過程中并非易事,不僅需要技術評估,項目前景、技術方案等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多方探討。

  “因此,這些行業內高端的技術人才會定期到企業與我們進行技術交流,一來能夠共同探討技術問題;二來,這些高端的技術人才能為我們帶來許多國際前沿的消息咨詢與頂級技術,能夠開拓我們技術方面的思路,促進技術升級。”於文勇說。

  在技術與人才的助力下,公司不僅實現了年產值6年增長5倍,還參與了國家863計劃項目—7DCT變速器核心部件的開發試制,通過國家驗收,列入國家核心部件協作開發單位名錄。不僅如此,其產品還被列入吉利集團、上海康迪、山東新大洋等知名大型汽車集團一級供應商。

  展望

  明年,將建區域技術研發中心培養研發能力

  當年,技術力量薄弱的鑫可機械順應產業需求做出了技術改變,贏得了當下良好的發展趨勢。

  如今,在嘗到了科技帶來的甜頭后,鑫可機械打算乘勢而上。

  “目前,我們正在籌備建設區域技術研發中心。”於文勇說,這對于確保公司在技術領先方面是具有前瞻性的。

  金建華進一步解釋道,每一個汽車零部件都要經過嚴格的測試,比如零部件的可靠性、耐久性、能夠實現的功能等。此前,我們都需要送至別處進行測試,而其中的多項參數我們便不得而知。如若能夠自行檢測,我們能夠掌握測試過程的產品參數,培養企業自身的研發能力。

  為此,截至目前,企業已經投入500多萬元用于精密設備、理化設備、拉伸機等精密檢測的投入,且技術研發中心辦公場地也已整裝待用。

  於文勇介紹,公司將進一步加大研發中心投入,增加研發的硬件設施投資,建成較高水平的研發平臺,充分發揮在信息、人才、技術、設備等方面的優勢,將相關科研成果進行產業化,投入市場。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完善技術和產品體系,著力培養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能力,促進核心技術方面的突破。

  “同時,技術研發中心不僅僅能夠為鑫可機械服務,也能夠服務于周邊的同行企業,促進產業發展。”於文勇說。

原標題: 鑫可機械:以技術發展適應產業變化

標簽: 技術 機械 企業 變化 開發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