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山一水兩分田”,鐘靈毓秀的臺州大地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臺州文化。無論是山魂海魄展現的自然之美,還是國清講寺、道教南宗呈現的人文之韻,都是臺州文化寶庫中的璀璨一筆。
作為一座不斷發展中的城市,臺州的文化建設在保護原有精華的基礎上,也在注入新的內涵。隨著“一都三城”發展戰略的逐步推進,硬實力要提升,軟實力也齊頭并進,一張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文化小鎮豐富“城市文化基因”
文化小鎮是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聚合資源、提升文化產業的新載體。在臺州,不乏一些文化積淀深厚、文化產業基礎較好的區塊。不同區塊具有其特色與優勢,將這種多樣性寫進城市文化的“基因譜”中,使得一座城市的獨特個性更加充實。
我市計劃將各區塊的特色文化、特色產業集聚起來,邀請專家團隊進行人文挖掘、產業規劃、景觀設計和項目包裝。
溫嶺石塘海角風情小鎮已經成功入選首批浙江省文化小鎮名單。石塘鎮政府專門出臺石屋保護政策,停止石塘轄區內的石屋拆建、翻建工作,從而對石頭屋和石木結構老屋進行保護,留下刻在建筑中的文化印記。大奏鼓、小人節、漁鼓、漁耕等頗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也得到進一步發掘。
目前,我市全面啟動市級文化小鎮評選,計劃3年內創建10個市級文化小鎮。經過實地調研,我市已對首批文化小鎮申報對象綜合實力進行排序。
品牌點亮城市文化標記
臺州已經名列“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之一,品牌建設對臺州產生的影響有目共睹。而文化品牌的培育在助力城市文化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是完善文化結構、提升城市知名度的一條重要途徑。
目前,我市圍繞加快文化市場主體塑造,堅持扶優扶強扶大,引進、培植了一批業態多樣、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企業。
臺州刺繡是椒江傳統文化產業之一。椒江區刺繡產業以浙江臺繡服飾有限公司和臺州繡都服飾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形成了頗具影響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臺州繡都服飾有限公司正逐步走上“高端定制”之路,以產品的高附加值來提升產業層次,將臺州刺繡這一傳統工藝發揚光大。“我們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努力破解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積極探索臺州刺繡產業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椒江區文廣新局局長何昌廉說。
臺州的傳統文化品牌也蘊含了不小的發展潛力。臺州亂彈、仙居無骨花燈、黃巖翻簧竹雕等13個項目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臺州刺繡、仙居山歌、臺州玻雕等95個項目入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些地區將民俗文化、歷史遺產與旅游業等產業進行深入融合,在傳統中挖掘新機遇。
歷史村落迸發文化發展新前景
歷史文化村落被認為是“活著的文化記憶”。保護具有深厚歷史文化氛圍的古村落,是改變“千村一面、萬村一貌”現象的一項有力舉措。
我市已有一批村落被列入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黃巖區北洋鎮潮濟村是其中之一。潮濟村通過開展保護改造工作,創造具有古村特色的人文景觀。整個古街建筑物立面一期修復工程投資400萬元,是整個潮濟村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與利用項目的重要組成。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古民居樣板房,呈現了昔日繁華村落的歷史印記。修復工作的展開也讓村民對村子的發展寄予新的希望。
三門縣橫渡鎮東屏村歷史悠久,因村東的東坑山形似一座帷屏,故名東屏。該村地處黃泥塘崗西麓,南連眠牛山,是三門最早的村落之一。東屏村遺留著不少石頭房和木結構宅子。三門縣東屏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韓堅杰介紹,政府共投資2000多萬元對東屏村的老建筑進行修繕。他說:“東屏村歷史文化豐富,曾是戚繼光抗倭的古戰場,有濃厚的海禁海防特色。我們在修繕的同時也注重景觀的打造,希望能夠挖掘古村特色,推動東屏村的旅游發展。”據悉,修繕工程于2013年6月開始,一期工程面積大約4000平方米,二期工程預計明年年初完工。”
原標題: 特色文化再綻芬芳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