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4時,天臺縣白鶴鎮蒼蒲坑村東北側山岙里,忽然響起刺耳的警報聲,標志著滑坡預警伸縮儀正式安裝調試到位。這是該縣繼平橋鎮紫東村安裝伸縮儀后,再次引進這一高科技設備。
“老王,你仔細看,當地面裂縫超過限定值,警報就會自動響起。”天臺縣國土局地質環境管理站站長張元軍一邊說,一邊緩緩拉動手中的細鋼絲。
“這東西真靈光。”村級監測員王國根打心底里笑了。
白鶴鎮蒼蒲坑地質災害隱患點是全市7個重要隱患點之一,也是天臺縣防災救災的重中之重。該村坐落在狹窄的山岙中,東北側山高坡陡,孕育著一個滑坡體,約16萬立方米,一旦發生危險,后果不堪設想。
“一到臺風天,我們就提心吊膽。”王國根深有感觸。“下雨前,我要走一遍;下雨時,我就密切關注;下雨后,我還是要走一遍。地質災害具有滯后性。喏,上次‘燦鴻’臺風過去3天了,這里的石頭、泥巴還‘嘩嘩嘩’地坍下來。”多年監測,王國根講起來滔滔不絕。
為了增加監測的實時性、科學性,爭取第一時間發現險情,發出警報,贏得撤離時間,同時也為了保證監測員的人身安全,天臺縣國土局決定安裝預警伸縮儀。
“老王啊,伸縮儀安裝好,日常管理就交給你了。”張元軍細心吩咐。據他介紹,2013年,天臺縣國土局在全市率先引進兩臺伸縮儀,安裝在平橋鎮紫東隱患點。實踐證明,伸縮儀反應靈敏,科學高效,便于操作。這也是該縣從“人防為主”向“人防+技防”轉變,實現科學防災救災的有力佐證。
“曉得,曉得。這東西就是我的眼睛,它幫我時刻監視著滑坡體。我一定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好它。”王國根信心滿滿,臉上綻開了花。至此,天臺縣2個市級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均已安裝預警伸縮儀。
原標題: 天臺地質災害防治又添“利器”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