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阿拉爾,處處透著不一樣的風情。云彩、草地、湖泊,每一處都透著寧靜、慵懶,而無邊的沙漠、戈壁和胡楊,則有道不盡的滄桑。這里的果園瓜果飄香,這里的人們熱情好客。
在絲綢之路上屹立千年,又有新中國的屯墾歷史,阿拉爾顯得既古老又年輕。穿城而過的塔里木河是阿拉爾的魂和韻,臺州則用文化在塔里木河畔寫下了濃厚的一筆,給阿拉爾的風情又增添了幾分亮色。
近年來,在項目援疆、產業援疆之外,臺州市援疆指揮部找準載體,著力提升文化援疆層次水平,取得了豐厚的成果。
文化禮堂惠民生
走進農一師阿拉爾市六團的文化禮堂,掛在走廊內的無骨花燈立刻吸引了記者眼光。從江南來到塔里木河畔,富有臺州特色的無骨花燈給六團的文化禮堂帶來了別樣的景致。
去年以來,臺州市援疆指揮部會同師市黨委組織部、宣傳部、文化局精心挑選,確定了十團“翠湖雅居”、托喀伊鄉四隊、六隊等21個團場社區為社區文化禮堂試點建設單位。目前,已經有6個文化禮堂建成并投入使用,成為了基層群眾的精神家園。
王淑貴是六團的一名退休職工,喜歡跳廣場舞的她幾乎每天都會來到文化禮堂。在文化禮堂里,人們可以開展各種文娛活動。
“兩年前,六團小區的文體活動少而單調。自從臺州援建的文化禮堂建成后,我們搞活動的場所有了,生活和以前大不相同。”王淑貴說。
“我們將臺州建設文化禮堂的經驗運用到阿拉爾,并結合了當地實際情況,使文化禮堂真正成為基層職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兵團兵屯精神,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和開展娛樂休閑活動的一個綜合性場所。”臺州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林杰說。
阿瓦克孜是一個文藝愛好者,做小本生意的她閑暇時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隊里的文化禮堂。她告訴記者,文化禮堂建好后,隊里一年的文化活動七八十場,早上也跳晚上也跳。
在托喀依鄉,自文化禮堂建成以來,鄉里的八個村每月都會開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每周舉辦一次文化禮堂活動,鄉文化站藝術團還經常下鄉演出。
“臺州援建給我們八個行政村建了文化中心,使我們農民業余時間有了唱歌跳舞的地方,也有了開會學習培訓的地方。”托喀依鄉黨委書記王文波說。
阿拉爾市十團副政委張虎說,臺州援建的文化禮堂,不但是資金上的援建,更是文化上的援建,從設計到開展活動都給當地很大的指導。
據了解,在新一輪援疆工作中,我市將專門撥出1100萬資金用于當地文化禮堂建設,確保每個團場、每個社區都有一個示范性文化禮堂,并按照有場所、有展示、有活動、有機制、有隊伍的要求,組織開展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項目援疆融理念
炎熱的8月,在阿拉爾市客運中心的施工現場,工人們冒著酷暑進行著緊張施工。阿拉爾市客運中心由臺州全額投資,總投資1.2個億,它也是今年浙江省最大規模全額投資的援建項目。
攤開地圖,在南疆中心位置,阿拉爾市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它東距烏魯木齊1000公里,西距南疆旅游城市喀什600公里,距南疆重要的城市阿克蘇市120公里,它距離伊犁、和田、庫爾勒、且末和若羌都約500公里路程。阿拉爾的交通位置如此優越,凸顯了客運中心項目的重要。
該項目總負責人、臺州市援疆指揮部黨委委員王勇軍告訴記者,在項目設計之初,就考慮到阿拉爾的人口、車流量、貨運量等多方面問題,對整個阿拉爾市的綜合交通做了專項規劃。阿拉爾市客運中心是客運站,是公交樞紐,也是物流集散中心。
援建帶來的并不僅僅是項目,同時帶來的,還有理念。
在成為援疆干部之前,王勇軍曾以臺州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身份先后八次來到阿拉爾,參與相關項目的規劃設計。
“在項目援建中,我們注重理念融合,積極引入最新、最前衛的城市建設理念,注重浙江元素融入。”王勇軍說。
在阿拉爾,你可以看到富有浙江傳統的建筑布局、建筑風格,團場保障性住房、福利中心等項目建設更是融入了江南園林特色;而在一師日用品市場、中心菜市場等市場建設項目中,則處處能感受到濃厚的浙江民營企業文化。
在學校、在市場、在農業園……處處可以看到臺州援疆的成果。在臺州援疆指揮部的大力推動下,由臺州全額援建的一師阿拉爾職業技術學校與浙江最大產業援疆項目潔麗雅新疆新越絲路有限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探索校企優勢互補、工學結合、資源共享的辦學模式,加快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著力解決了少數民族青年“就業難”問題,其“依托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的辦學理念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認同。
原標題: 文化牽起塔河東海萬里情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