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臺州頻道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四明山抗日根據地:紅色大旗風靡浙東
2015年08月20日 來源: 臺州日報 記者蔣虎雄文/攝

  車從余姚出發,約行30分鐘,就進入了重巒疊嶂中的紅色小鎮梁弄。濛濛細雨中,四明山云霧繚繞,四明湖朦朦朧朧,別有一番景致。

  70多年前,以梁弄為中心的浙東抗日根據地,是中共領導的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范圍北起黃浦江兩岸,南達東陽至寧波公路,西跨浙贛路金蕭線兩側,東瀕東海。根據地內建立了浙東行政公署,轄四個專區級、14個縣級政權機構,400萬人口。

  浙東區黨委舊址、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浙東抗日軍政干校舊址……保留完好的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記下了抗戰期間紅色大旗風靡浙東的光輝一頁。

  聯合抗日,民主施政

  “皖南事變”后,黨中央對新四軍作了新的部署,要求新四軍到浙東開辟敵后根據地。1941年5月至9月,新四軍派遣武裝部隊分七批共900余位指戰員,從上海浦東南渡杭州灣到浙東地區,與當地抗日武裝一起開展抗日斗爭。

  1943年8月,以譚啟龍為書記、何克希等為委員的浙東區黨委進駐梁弄橫坎頭村,逐步形成了以四明山為根基,梁弄為軍事指揮中心的浙東抗日根據地。同年12月22日,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成立,何克希任司令員。

  位于梁弄鎮上的正蒙學堂,見證了浙東區黨委聯合社會各界共同抗日、民主施政的歷史。1945年1月,浙東敵后臨時各界代表大會就在這里召開。大會通過了譚啟龍代表浙東區黨委提出的《施政綱領》,宣布成立浙東行政公署。

  此后,根據地內先后建立起各級抗日民主政權,工會、農會、婦女會、青年聯合會等群眾組織也普遍建立起來。

  救國圖強,群英匯聚

  建浙東抗日軍政干校,培養軍政干部;開設浙東銀行,發行抗幣;改版1942年創辦的《時事簡訊》,創辦《新浙東報》……浙東抗日根據地內,各項工作快速、有序鋪開,深得民心。很快,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兒女不斷匯聚到梁弄。彼時的梁弄,處處涌動著救國圖強的革命激情。

  浙東抗日軍政干校舊址的一面內墻上,有幾幅壁畫。記者印象最深的一幅壁畫上,畫了六個游擊隊員,他們都朝著一個方向前進,那里依稀可以看出是一座城市,畫著幾棟高樓大廈。游擊隊員的身后,則是連綿起伏的大山。在壁畫的左上角,寫著“到寧波去”四個大字。

  講解員介紹,這些壁畫是當時干校的教員和學員們留下的。“雖然學習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學員們心中所想的都是抗戰大業,如何解救更多身陷苦難的同胞。”

  美軍“飛虎隊”飛行員托勒特駕機轟炸上海時,被日軍炮火擊中,跳傘后為浙東縱隊所救。浙東抗日根據地的抗日救亡氛圍讓他深為感動,養好傷歸隊前,他由衷地對異國他鄉的戰友們說:你們一定會取得勝利!

  紅色浙東,精神永存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抗戰勝利,新四軍浙東縱隊共作戰643次,攻克大小據點110余個,斃傷俘日軍610人、偽軍8566人。與此同時,浙東縱隊也從起初的1000多人發展壯大到1.5萬余人。

  梁弄獅子山上的翠柏間,建有譚啟龍、何克希等浙東抗日根據地和浙東游擊縱隊領導人的紀念碑林。入口處有副對聯:革命先輩魂歸四明日月同光,紅色大旗風靡浙東眾人共仰。

  如今的梁弄,是全國重點建設的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黨員培訓基地、浙江省黨史教育基地、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3年以來,這里的累計參觀人數就超過了150萬人次。

  紅色浙東,精神永存。在浙東行政公署舊址的一個電子顯示屏上,記者看到了余姚一位黨員干部的參觀學習感想——以先烈為鏡,樹為民觀,辦務實事。

原標題: 四明山抗日根據地:紅色大旗風靡浙東

標簽: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金子琳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