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州亂彈演出現場(資料圖片)。本報記者孫金標攝
6月酷暑的下午,臺州亂彈劇團的排練廳,隔著一堵墻,都能聽到一陣陣鑼鼓笙簫與唱念做打。在排練廳門口的公告欄上,像臨近高考似的寫著倒計時。6月29日那天,墻上寫著“距離《戚繼光》首演還有9天”。
新建的排練廳內,二胡、揚琴、司鼓等樂隊在臺下,臺上是飾演“戚繼光”的當家小生朱峰在走位。團長尚文波忙著和樂隊、編劇、編曲商量事宜,其他配角、群眾演員不是在舞弄兵器,就是在壓腿熱身。
這種活力,一點都不像一個被稱為“戲劇界的活化石”的劇種所有。留心觀察才能發現,許多面孔是沒有見過的,他們散發出的緊張與活力,讓現場特別熱鬧。
“總共16人,八男八女,他們是新生力量。”劇團的元老、作曲家朱冬康向記者介紹。
劇團在黃巖第一職業技術學校開設“臺州亂彈專業班”,這16位就是首批科班的學生。在大戲《戚繼光》中,他們飾演各種龍套角色,沒有臺詞,僅僅是過場、亮相。
然而,即使是龍套角色,朱冬康覺得“嚴格上來講還不合格”。
“第一年學生就是練習基本動作,功架,亮相。這些動作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時間的磨礪,才能像樣。《戚繼光》是大戲,需要人數眾多的群演,盡管他們還不合格,但對他們來說是很好的鍛煉,機會很難得。”
和這些新學生相比,演員出身的朱冬康深明戲曲之路的不易。1964年,他中學畢業,進入黃巖越劇團,之后輾轉到亂彈劇團。半個世紀的參與,親歷無數的波折與興起,讓他對今天的后輩感慨良多。
如今,飾演“戚繼光”的朱峰、工銅錘花臉葉省偉、當家花旦鮑陳熱等一批臺柱,從金華婺劇團到臺州亂彈劇團,已經過去10年。這10年里,劇團出過兩次國門。
2011年,參加德國哈瑙市第27屆國際文化戲劇節,并獲得了戲劇節最高特別獎。2012年參加新西蘭元宵燈會活動。他們的堅守,獲得了來自海外的喝彩。
但對劇團來說,過去的10年,是為了未來更多的10年。
“像朱峰他們當初克服的最大難關,就是語言問題。因為臺州亂彈是地方劇種,是靈活運用臺州官話、土話來展現不同行當特色的劇種。”讓朱冬康欣慰的是,新一批科班的學生,這個難關不存在了。
生源大多數是黃巖、路橋人,而臺州亂彈最初的名字就是“黃巖亂彈”,唱得就是字正腔圓的黃巖話。
“學生第一年的課程,除了形體基本功,就是不斷學習念白,熟悉唱腔。第二年合格的話,開始學唱。對這一批學生來說,只要他們愿意學,認真學,機會條件都比前輩好。”
《戚繼光》這出戲,就是朱冬康認為的啟蒙新人的極好機會。
“我是這出戲的作曲,我們的劇本,是請國家一級編劇姜朝皋主筆,還有省文聯、戲劇家協會的大編劇,如錢法成、黃先鋼、顧天高等前輩參與創作的。唱詞非常優美、精煉,全部用臺州官話來唱和念白。我們要求學生課下不斷聽錄音,這么精良的唱詞,這么多年嘔心瀝血的力作,多好的教材!”
第一批科班,最初有180多人報名,現在留下35人左右。他們的學制是三年,前兩年在校,第三年參與劇團實習演出。朱冬康說,確實有不少學生并非對戲曲有興趣,而是因為文化課成績差等客觀原因報名的。
“但最后,只要能有五六位具備成角的潛質,傳承就有希望。戲曲就是這樣,有人才,就有希望。”
原標題: 臺州亂彈:“活化石”又熱鬧起來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