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臺州頻道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評論 正文
申遺成功是文化保護新起點
2015年07月06日 來源: 人民日報 塔元培
【摘要】 算好文化賬、算清社會效益賬,而不是以“搖錢樹”思維看待文化遺產,應該是我們面對先人文化財富的最基本立場.

  日前,德國波恩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為中國響起的掌聲,讓遠在萬里之外的人們欣喜。世界遺產委員會各成員一致同意,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遺址、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48項,位居全球第二。

  在國人的印象中,申遺成功或許不算什么大新聞,但對于生活在我國西南山區(qū)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同胞來說,“土司遺址”躋身世界遺產殿堂,是令人矚目的文化事件,綿延千百年、凝聚“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管理智慧的土司制度及其文化,也因此向世界揭開了神秘面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當“世界遺產”在廣袤中國大地上,擁有了來自更廣大區(qū)域、更眾多民族的新注解,中國傳承文化、保護遺產的努力,再次得到了世界肯定。

  從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算起,中國的“申遺之路”已走過30年。與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相伴,擁有五千年不斷流的文化的中國人,在走向現(xiàn)代化的路上,對這片土地上的文化遺產,不斷加深著認識和理解,加大著保護與傳承的力度。目前,除了近50處世界遺產,我國還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25個,歷史文化名鎮(zhèn)252個、歷史文化名村276個。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社會為文化遺產傾注的努力,是賡續(xù)文脈、珍視文化的普遍共識。

  《世界遺產公約》第四條明確指出,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確定、保護、保存、展出和遺傳后代,主要是有關國家的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遺產的名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申遺成功不是終點,而是履行保護責任的新起點。

  此次申遺成功的土司遺址,非常脆弱,不易保護。令人欣慰的是,得知入選的好消息,各地在喜悅的同時,也表達著對保護責任的清醒與擔當。在永順老司城,當地縣委書記的第一反應是“進一步完善保護體系”,制定村規(guī)民約,對遺址區(qū)進行24小時巡查值守;在遵義海龍屯,當地政府正在謀劃關口、城墻等遺存的修繕保護,聘請專家學者把脈文物安全。

  當然,如果把觀察的視野打開,在越來越重視遺產保護的今天,依然存在一些現(xiàn)實問題。在一些地方,存在重申報輕保護、重開發(fā)輕保護等傾向,一些人把申遺作為一項政績工程來抓,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申報下來后卻忽略了后續(xù)的科學保護和管理;一些地方將歷史建筑改造成豪華酒店,為做大“門票經濟”不顧文化遺產的承受力,心里只算經濟賬。凡此種種,都會對文化遺產造成傷害,造成難以彌合的裂痕。

  在文化傳承中,保護與開發(fā)是永恒的課題。文化遺產不可復制,也不能再造,不管是申遺還是入選之后,保護應該始終放在第一位。也只有做好保護,文化遺產才能可持續(xù)利用,更好造福于民、傳之子孫。因此,算好文化賬、算清社會效益賬,而不是以“搖錢樹”思維看待文化遺產,應該是我們面對先人文化財富的最基本立場。

  一位80多歲的美國老華僑曾感慨,少小離家的他對家鄉(xiāng)的印象已經模糊,唯一記得的是家鄉(xiāng)的小廟,臨行前他在廟里磕頭,走的時候也是一步一回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的憂思與向往,這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課題。德國波恩世遺大會上發(fā)表了《“為遺產聯(lián)合起來”波恩宣言》。而在中國,今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保護成果,全民共享”。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少一些“到此一游”的任性,多一些敬畏文物的自覺,不斷守護好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才能讓它的光芒照亮心靈。

原標題: 申遺成功是文化保護新起點

標簽: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