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微信、微博上相傳從這一天起到三伏天結束(8月21日)期間,如果不吃寒食拒絕冰飲,并且不喝酒不熬夜,堅持喝熱水、姜湯,每晚用熱水泡腳、按摩經絡,就能將體內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氣逼出來,而三伏這40天,似乎也成了養生最佳時期。
這個說法靠譜嗎?對此,浙江省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徐勇剛講,這個說法主要是針對虛寒體質的人,因為一年之中天最熱的時候,全身毛孔張開,排汗、排毒效果最佳。而體內有寒邪的人多喝點熱水利于排汗,不過對于正常體質的人來說,不吃冰飲涼食,更多是為了不傷脾胃。
虛寒體質的人,三伏天養生最好
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持續40天,從7月13日開始,到8月21日結束,其中頭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請轉告你的家人和朋友,三伏天期間不喝酒,堅持喝熱水,每晚熱水泡腳,按摩經絡,盡量按時睡覺,不熬夜,同時不要喝冰鎮一類的飲料和食物,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體內的寒氣排出,請大家喝熱茶、姜湯,會把體內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氣逼出來……
這條夏天養生秘訣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頻繁轉載,它是否有道理呢?徐主任說,這個說法主要對象是虛寒體質的人。有的人本身有寒邪,不宜吃涼食喝冰飲,還不能在過低溫度的空調下長時間停留,但一般的人,問題不大,不吃冰飲涼食,更多是為了不傷脾胃。
“冬天不容易出汗,夏天毛孔張開,而且身體本身循環快,氣血運行旺盛,這個時候排汗、排毒最好。”徐主任說,今年的“三伏天”比去年多了10天,所以寒癥人群驅寒比較好,除此之外,冬病夏治的中藥敷貼也一樣,做起來效果更好。
伏天手搓姜渣,冬季不會長凍瘡
“早些年,冬病夏治的藥材都是我們醫生自己配的,為了讓‘伏天膏’的效果好一點,膏藥里面都會加入生姜汁。”徐主任講,生姜有助熱效果,能夠更好地刺激穴位。冬天老是長凍瘡的人,不妨在三伏天用手反復搓揉姜渣,這樣天冷了,就不太會長凍瘡。
除了凍瘡以外,還有哪些冬天的病適合夏天來治?徐主任解釋說,像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肩腰腿痛(受寒受潮易發作類型)等病癥,都可以在三伏天用中藥敷貼來改善。
此外,治療方法上采用特制的膏藥外敷在人體特定的穴位,或局部手法按摩、針灸等外治以及呼吸科內服方法,通過刺激穴位及藥物的滲透吸收,起到疏通經絡、健脾益肺、溫化痰濕的作用,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貼“三伏膏”,徐主任提醒,如果平時有痰黃、體熱現象的人,不適合敷貼。
據了解,為了方便病人敷貼,省中醫院門診大廳將增設冬病夏治掛號付費窗口。7月13日起,兒科每周1、3、4全天,針灸科每周1~7全天膏藥敷貼治療。
原標題: 三伏天不吃涼食有助于寒氣逼出體內?主要針對虛寒體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