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市區垃圾分類覆蓋面年底要達到50% 垃圾分類任重道遠
2015年06月13日 來源: 臺州日報 記者李明錦

  今年3月,我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臺州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步伐逐漸加快。做好垃圾分類處理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會議上獲悉,垃圾分類工作作為今年省、市兩級政府確定的為民辦實事項目,工作重點是抓好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幾個環節。計劃5月各區成立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組織領導機構,明確部門職責、抽調人員,將實施方案具體化。上半年完成示范點建設工作,椒江區、黃巖區、路橋區、臺州經濟開發區垃圾分類收集覆蓋面達25%以上;下半年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展開,到年底覆蓋面達50%。

  據了解,垃圾分類能夠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50%以上。其次是減少環境污染,特別是廢棄電池,廢棄塑料等;第三是變廢為寶:每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柴油。

  市民對垃圾分類意識淡薄

  在我們身邊,分類垃圾箱早已隨處可見,可是,垃圾分類,真的已經推行開了嗎?

  在椒江東泰華庭小區,據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介紹,在每個單元樓底下都會放置一個大號垃圾桶,以方便小區的居民放置垃圾。記者翻開一個單元樓下的垃圾桶看到,果皮、紙屑、樹葉、廚余垃圾、裝修垃圾……各種各樣的垃圾堆放在一起。記者發現市區大部分小區,都會在樓道、小區的門口放置一兩個垃圾桶,但通常不會標明是可回收垃圾或者不可回收垃圾。

  建設新村小區是椒江區為數不多的幾個進行垃圾試點分類的小區。綠色的垃圾桶上面寫著可回收,黃色垃圾桶上面寫著不可回收。記者翻開綠色垃圾桶,看到包括菜葉、魚骨頭、果皮等各種垃圾。而翻開標注不可回收的黃色垃圾桶,發現里面的情形和綠色垃圾桶驚人的類似。

  “基本上沒什么分類概念。”當被問及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時,建設新村小區居民張女士說,小區里的居民絕大部分都是和她一樣不管什么垃圾都是一股腦扔進垃圾桶,不會去關注垃圾桶上標注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集中收集環節分類粗糙

  在市府大道上設置的垃圾桶上,上面有三個分類,分別是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的垃圾,和可回收的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的桶里面,記者看到大部分都是一些樹葉和塑料袋,還有一些煙頭。旁邊的可回收垃圾桶里仍舊是一些樹葉、包裝袋、紙屑。

  市府大道上的環衛工人蔡師傅告訴記者,往垃圾桶里分類倒垃圾的市民很少,大部分人都亂丟一通,甚至像廢電池之類的有毒有害的垃圾也會和別的垃圾扔在一起。

  “在公共場所,市民能夠做到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已經是很不錯了,假如有廢電池什么的我們會分開處理。”蔡師傅告訴記者,即便市民們作了垃圾分類,他們的垃圾車,同樣無法做到分類。

 

  按照蔡師傅的說法,不論是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的垃圾,最后都會一起裝車運往垃圾中轉站。那么中轉站會對垃圾進行怎樣的處理呢?

  在南山垃圾中轉站,工作人員王師傅告訴記者,垃圾中轉站的主要任務就是把送來的垃圾進行壓縮裝車。但是對于來這里的垃圾是否經過分類,他表示并不知情。

  垃圾分類任重道遠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副院長周仲強表示,垃圾分類是大勢所趨,垃圾如果不進行分類處理的話,資源的浪費量是極大的,還會造成環境污染。

  放眼全國,推行“垃圾分類”,大致有兩種做法,一種是重罰。比如廣州、深圳,要求居民每天在固定時間段,將日常生活產生的生活垃圾拎到樓下,投放到小區設置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內。其他非垃圾收集時段,垃圾收集點不擺放分類垃圾桶。如違反相關規定,則要被罰款,個人高達200元罰款;單位高達每次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另一種則是用獎勵的方式推進。五個塑料瓶換五個大蒜頭,一袋廚余垃圾換一斤土豆。目前,南京已有九個小區先期試點“垃圾換物”這種垃圾回收新模式,已減量垃圾110噸。之后,將在南京主城區逐步推廣。相比較而言“垃圾換物”這種鼓勵性方式,更能激發一些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熱情和主動性。

原標題: 市區垃圾分類覆蓋面年底要達到50% 垃圾分類任重道遠

標簽: 垃圾分類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