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十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成果,全民共享”。昨晚,臺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項目展演活動在椒江劇院舉行,50多件非遺項目同臺齊放,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展演以坎門花龍與院橋高臺舞獅開篇,15位非遺代表性人物來到現場。其中,坎門花龍的傳承人鮑木順說:“我們一定會把坎門花龍一代代傳承下去。”他今年已93歲高齡,是當晚最年長的傳承人。之后的展演分為“裊裊鄉音”、“梨園芳華”、“巧奪天工”、“萬種風情”和“龍騰盛世”幾個部分。臺州道情、新前武術、臺州亂彈、大石車燈戲、臺州刺繡、溫嶺草編、下謝魚燈等涉及戲劇、舞蹈、手工藝等方面的50多件非遺項目輪流上場。
其中,在“裊裊鄉音”板塊,情景設定在集市日的一條老街,演出從臨海道情的說唱背景開始,街上三十六行吆喝聲遁入眼簾,以街頭賣藝的形式展示了多項非遺文化,儼然一臺精彩的話劇。
85歲老人陳汝梅是地地道道的天臺縣白鶴鎮皇都村人,也是此次表演天臺皇都南拳的五位演員之一。“我從小就練這個拳,我們村十個人里就有一個學拳的,男女老少都有,村里學拳的孩子多的時候有四五十人,除了拳法我們還有耍刀、棍法,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陳汝梅說,村里為了讓這套祖傳的拳法更好地傳承,外村有人來學,他們不但免費教,還倒茶水送牛奶給他們喝,鼓勵更多人傳承祖宗的東西。
跟陳汝梅一起演出的還有兩個6歲的孩子,分別叫陳啟權、陳聲濤,都是皇都村的孩子。兩個孩子雖才學了半年多,但打起拳來有模有樣,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
“今天現場的演出都是來自基層的非專業演員自編自導的。”導演尚文波介紹說,“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設立是為了保護、挖掘優秀的、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今天我們把它們集中呈現在舞臺上,是為了讓更多老百姓看到,看到我們臺州自己的文化,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記者從市文廣新局非遺處了解到,目前我市進入市級保護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99項,同時有9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次展演為我市慶祝第十個中國文化遺產日的系列活動之一。此外,我市還將在近日舉辦相關圖片展、講座等系列活動,旨在推進我市非遺文化的發展繁榮。
原標題: 50多件臺州“非遺”優秀項目昨展演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