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屷崦港:何日引得源頭活水來
2015年06月08日 來源: 臺州晚報 徐慧興文/圖
【摘要】 椒江城區有六條河道,分別是海門河、江城河、慶豐河、群英河、豐收河、屷崦港,河道總長9.4公里,各個河道相互連接組成椒江的河網。早年,這些河道成為椒江運輸的主要通道,后來陸地交通日漸發達,河道交通逐漸失去原有的地位,最終被淘汰。

  河道保潔員一天兩次站在這個筏子上打撈河道垃圾。

  

  屷崦港的河道治理,市區兩級政府都高度重視,但因為是死水,治理效果不彰——

  臨水而居,水邊聽欸乃聲,在古代文人墨客看來,是一種樂趣。門前有河,自古以來便是江南水鄉民居的特色。

  椒江城區有六條河道,分別是海門河、江城河、慶豐河、群英河、豐收河、屷崦港,河道總長9.4公里,各個河道相互連接組成椒江的河網。早年,這些河道成為椒江運輸的主要通道,后來陸地交通日漸發達,河道交通逐漸失去原有的地位,最終被淘汰。

  后來因為城市格局的變遷,椒江城區的諸多河道受到了影響。屷崦港和慶豐河,在變遷過程中,從相互貫通,到最后變成了兩條斷頭河。自此船運消失,欸乃聲不復,夏天一到,河水臭氣彌漫,蒼蠅蚊蟲無數。

  這個時候,河邊的住戶再談臨水而居,無疑成了一種噩夢。

  現狀

  河水發黑的屷崦港

  屷崦港位于椒江海門街道,全長600米,呈南北走向,自南起始于景元路邊的三才涇,北至嶺南小區北門附近。河道寬在8米到14米之間,通常水深在1.5米到2米左右。

  椒江的三才涇流至機場路與景元路交叉口后,過開元東橋分兩支河流,一支向北而上穿過星輝新村到達嶺南小區北門附近的便是屷崦港。昨天,記者從開元東橋沿屷崦港向北而行,觀察屷崦港。只見河道兩岸,花草灌木幽綠蒼翠,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植被一度阻擋住記者觀察河水的視線,但始終無法阻擋河水散發的臭味。進入星輝新村,沿河視野相對開闊,記者看到,屷崦港河水的顏色其實是墨黑的,河面上還漂浮著不少雜物。

  河道里,靠近河岸的兩側河床上,人工種植的水生植物長勢頗好。

  記者從星輝新村的部分住戶口中了解到,眼前的屷崦港相比數年之前,已經好了很多。

  “以前那真是臭得不得了。”房子就在河岸邊的周阿姨告訴記者,以前只要天氣稍微轉熱,這河水就開始發臭,臨河的住戶不得不緊閉門戶,以減少飄進房屋里的臭氣。

  周阿姨說,經過治理,屷崦港的水質還是有所改善的,“從前到了農歷六月,河水就臭得不得了,但現在這臭味已經明顯淡了。”

  原因

  因城市建設而成“斷頭河”

  從周阿姨的門口沿河再往前,是一堵圍墻,圍墻阻隔了沿河的道路。周阿姨介紹,圍墻那邊就是嶺南小區,“河里的臟東西很多都是從那邊過來的。”

  而談起屷崦港“斷頭”的原因,嶺南小區不得不提。

  嶺南小區于1996年至1999年期間陸續建設完成。小區的西面便是屷崦港。椒江水利局河道治理辦主任何昌順在談到屷崦港的歷史時,告訴記者,當年作為舊城改造安居工程的嶺南小區在建設時,小區道路綠化工程先于河道工程完成了,這使得河道工程的推進遇到了阻力。

  “本來應該先疏通河道,后建設道路,這樣就沒問題了。但當時小區建成,房子分好了,再進行河道疏通,使得一些住戶擔心河道工程會對住房產生影響,最終使得河道疏通工程擱置,而使屷崦港變成了所謂的斷頭河。”何昌順說。

  治理

  每天清理兩次,氣泵打氣輔助微生物分解污染物

  在椒江區水利局一份關于屷崦港介紹的資料上,記者看到這樣的描述:由于該河道采取直立式硬質駁岸方式的直線化、硬質化護坡,導致水體生物多樣性較差,生態系統嚴重受損,又因河道淤積、水質污染,河水渾濁發黑發臭,給居民生活造成影響。

  記者從水利局了解到,目前屷崦港河面會有專人進行早晚兩次清理,以保持河道水面的干凈。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漂浮于水面的黑色塊狀物實際上是污水管道里漏出來的油脂,在河面上結成塊。“這個很難撈上來,只能靠河里的微生物去分解它們。”

  記者看到,河道里還有氣泵不停地對河水注入空氣。工作人員稱這氣泵24小時運作,以增加河水的含氧量。

  “最初,氣泵的工作原理不為人們理解,有住戶認為會越打越臭,但實際上這如同給病人打吊針,來維持水里面有益菌的生存,使它們更好地去分解水體里的污染物。”何昌順說,目前正在發揮作用的有益菌水體生物修復技術和水生植物生態凈化技術,能夠處理水體中的大量污染物。

  “通常水體中含有15%的污染物,以目前的凈化系統是可以自行處理掉的,但現在整條河里都是污水,這對目前的系統來講,壓力顯然過大了。”何昌順告訴記者,屷崦港與其他河道不一樣,它的河道基礎并不好,岸基較高,河床淺,深度不足,水量比較小。“河床兩邊沒有打過木樁,比較危險,現在要挖深河道的話,也不是很現實,容易出現坍方。”

  關于污水的來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是來自屷崦港兩岸的污水管道。“一般都是晚上排出來的,要不然污水不會這么多。”

  星輝新村住戶周阿姨也表示,她所看到的污染物,通常是從嶺南小區流向星輝新村這一頭的,“按理說,我們這一頭是上游,就算是死水,也不會無緣無故出現逆流啊,應該是排污導致的。”

  建議

  與慶豐河打通并完善周邊排污管網

  對于屷崦港的河道治理,市區兩級政府都十分重視,在之前的治理過程中,曾投入巨資,實施河道疏浚清淤、水體生態修復、河岸綠化補植、水面生態綠化、清潔河道雜物等綜合整治措施,以此改善水質,提高自凈能力。

  “尤其是水體生態修復工程,借鑒了葭沚涇北段生態修復技術的成功案例。”何昌順說,目前屷崦港的河道治理已經完成了許多工作,效果也逐漸顯現,河水發臭的情況已經出現好轉。

  何昌順表示,要使屷崦港情況變得更好,那么它和慶豐河之間的水應該重新連接起來,使之回歸到最初的連接體系當中。“河水流動起來,成為活水之后,眼下的這些詬病也會慢慢隨之而去。”

  據悉,目前區里已經有計劃將屷崦港和慶豐河這兩條斷頭河重新打通。打通后,屷崦港和慶豐河的水重新流動起來,三才涇的活水進入屷崦港和慶豐河,經過科學的調節,淤積發臭問題自然而然會得到解決。

  “但目前來看,要打通這兩條河,只能用頂管從地下將它們打通。”何昌順說,目前這個計劃尚在論證階段,想完成這項計劃,最快也要到年底。

  同時,他認為,污染的源頭還是在岸上。“把好源頭關才是關鍵,盡管目前經過改造的河道自我凈化較強,但總體來講,城市的水面積太小,而人口密度大,污水存量遠遠超過了水環境的自凈能力,如果仍舊拼命往河道里排污水的話,河道怎么也無法完成這么大量的凈化。”他說,正因為這樣,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在今后的水環境治理當中顯得尤為重要。

 

原標題: 屷崦港:何日引得源頭活水來

標簽: 河道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