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溫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激發創業潮
2015年06月02日 來源: 臺州商報 李景東

  遠程式核名、容缺式受理、短信式預告

  新制度實施僅一年,溫嶺市場主體多了一萬多戶

  2014年,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全省全面鋪開,意在降低創業發展“門檻”的注冊資本認繳制和把市場大門開得更寬的“先照后證”試水。

  業內評價,這兩項改革將極大地激發大眾創業、全民創業的熱情。

  臺州市落實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一年多來,各項工作均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果。這其中,溫嶺市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使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新登記企業呈“井噴式”增長,在全市獨占鰲頭。

  記者日前從溫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自去年3月1日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來,截至5月26日,溫嶺市新設立市場主體18548戶,其中新設企業6457戶,同比增長3.33%,新設公司4229戶,同比增長83.39%。

  松開登記“繩索”,行政審批提速升級

  “以前,每個窗口都要申報,手續比較繁瑣,拿證也很慢,聽朋友說三證辦下來,要跑十幾趟。但我辦的這張營業執照將營業執照注冊號、稅務登記號、組織機構代碼證號集于一身,只需要一次申報,3天就能拿到證,真是太方便了。”當溫嶺企業主王秀青從溫嶺行政服務中心市場監督管理窗口,拿到這份與眾不同的營業執照時,心情很是激動。這張執照除了本身的注冊號外,還額外加載了組織機構代碼和稅務登記號,實現了一證三碼、一證三用。

  這是去年溫嶺核發的首份“三證合一”營業執照。

  商事登記制度,在老百姓聽來是個生澀的詞,但無論是營業執照登記、“個轉企”,還是企業名稱申報等都與之相關。以前,辦營業執照要跑好幾個部門、蓋十幾個公章,辦個手續也要往返數趟。繁瑣復雜的行政審批程序讓市民頗不耐煩。而如今,這一切都得到改變。

  自去年3月1日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啟動以來,溫嶺市構建“即時辦理”、“多證聯辦”和“特事特辦”三項機制,壓縮審批時限。

  溫嶺市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人童慶波告訴記者:“我們要求,對那些審批程序簡單、所需材料齊備的審批事項,一律當場辦理、當天辦結,并將內資企業審批時限從原先的5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外資企業審批時限從原先的7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

  “王秀青拿到的首份‘三證合一’營業執照,就是我們‘多證聯辦’的成果。自3月25日核發首張“三證合一”執照以來,我們共辦理了“三證合一”執照245份。”童慶波說,為優化審批程序,該局將工商營業執照、質監組織機構代碼證、國(地)稅稅務登記證等統一納入聯辦審批通道,實行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同步審批、統一發證。申請人只需在一個窗口申報,即可在3個工作日內領取所有證照。

  此外,該局對涉及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或市政府交辦任務等特辦類登記事項,實行“特事特辦”,并暢通登記渠道,建立重大、重要、重點項目快速審批“綠色通道”,提供預約服務、延時服務、跟蹤服務。

  “一照多址”和“先照后證”,市場主體怎么方便怎么來

  以往,企業要擴大規模,部分生產要轉移至新廠房,就必須為新廠房重新注冊一個公司。

  如今在溫嶺,這將成為歷史。童慶波說,該局正在試水新型工商登記,允許企業“一照多址”。也就是說,企業除住所以外另設經營場所,可以申請將經營地址登記于營業執照上,無需另外申請分支機構登記。這不僅省去了辦理分支機構登記這一環節,還節約了企業的登記成本和時間。

  溫嶺東部新區陸續開工的幾家企業,就享受了“一照多址”的改革紅利。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助理林劍說,東部新區如今落戶的企業主要有三大類:有的是在購地時新注冊了一個公司;有的則是整體搬遷;還有的企業規模比較大,除了東部新區的新廠房,原先的廠房照舊經營。“一照多址”為這類企業解決了登記注冊難題,讓企業可以在擁有一本營業執照的情況下,有兩個生產場所。“要知道,如果重新注冊一個新公司,就意味著要重新打造一個品牌,在財務核算時也需要按兩個公司來進行,這會為企業增加核算成本。”童慶波說。

  除了“一照多址”,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先照后證”,也正在讓更多人嘗到甜頭。

  童慶波說,除法律另有規定和國務院決定保留的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外,其他事項一律不作為登記前置,很大程度上松綁了前置許可束縛。

  記者了解到,為方便市場主體,溫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按“授權到所、就近辦理、首辦負責”的原則,委托下轄各分局(所)辦理全市范圍內的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變更及注銷登記。也就是說,企業主可任意選擇到下轄9個分局(所)的登記窗口就近辦理相關業務。

  改革激發活力,市場主體遍地開花

  記者了解到,遠程式核名、容缺式受理、短信式預告,是溫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三大殺招。

  童慶波說,在以往,企業想要冠上“浙江”、“臺州”名稱,要跑到杭州、椒江核名。而在溫嶺啟用名稱自助查重申報系統后,企業可以足不出戶就實現企業名稱申報。該系統不但可以幫助企業完成遠程申報,還可以讓企業在網上自助完成名稱查重,根據反饋結果調整名稱字號,并能在網上直接申請名稱預先核準、變更核準。2014年,溫嶺新增加冠“浙江”名企業480戶,同比增加58.94%;新增加冠“臺州”名企業1252戶,同比增加21.55%。

  “不僅如此,為更好地服務市場主體,我們在這次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中,還打破了‘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傳統,實行‘容缺受理’,將受理審核與補正材料環節同步進行,對申請人提交的登記材料基本要件具備、主要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條件、存在非關鍵性缺失或書寫錯誤的,先予現場受理和審查,并一次性告知需補正的材料、時限和超期處理方法。”童慶波說,該局還開通了登記事項短信預告知服務平臺,在經營期限、許可證期限到期的前30日內,以短信形式提示企業辦理延期或經營范圍變更登記,并告知辦事地點、表格范本下載網址等內容,有效減少了登記事項到期未辦理戶數。

  在商事制度改革措施刺激下,溫嶺市市場主體總體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據介紹,自去年3月1日開始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截至5月26日,溫嶺市新設立市場主體18548戶,其中新設企業6457戶,同比增長3.33%,新設公司4229戶,同比增長83.39%。

  助讀

  13個浙江人中

  有一人當老板

  自2014年年初浙江啟動以降低商事主體登記注冊門檻為核心的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新政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業熱情。浙江省工商局《市場主體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浙江全省共新設各類市場主體76.5萬戶,總量突破420萬戶,在冊企業數達到127.1萬戶,每萬人市場主體擁有量全國最高。這意味著浙江平均每13人中就有一位老板,平均每43人就擁有一家企業。每萬人市場主體擁有量全國最高。

  自啟動以降低商事主體登記注冊門檻為核心的商事登記制度以來,企業注冊資本實繳改認繳、年檢改年報,放寬住所與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等改革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業熱情。

  “寬進”之后,如何“嚴管”?2015年,浙江省工商系統在進一步推進市場準入便利化的同時,將著重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努力構建以信用約束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新機制。

  浙江省工商局負責人表示,2015年,全省工商機關將進一步推進企業年度報告和信息公示工作,加快轉變日常監管方式,綜合運用書面檢查、實地核查、網絡監測、專業機構調查等手段開展對企業公示信息的監管。按照“誰辦案、誰錄入、誰公示”的要求,落實行政處罰信息的公示工作。

  同時,按照“誰許可、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事中事后監管責任。建立部門間數據共享、聯合懲戒機制,嚴格落實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等制度,充分運用行政指導、輿論曝光、公示激勵等一系列手段,強化聯動監管和社會共治,真正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原標題: 溫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激發創業潮

標簽: 制度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