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三門國家亞熱帶植物園是三門經濟、生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貫徹落實市委‘一都三城’戰略的關鍵之舉。我們堅信植物園建成后,必然對優化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地方品牌等帶來深遠影響。”三門縣委副書記、縣長邱士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作為杭溫產業帶之間的重要生態屏障,三門的優勢在生態、出路在生態、責任在生態。擁有“國家級生態鎮”、“浙江最美森林”、“中國最美村鎮”等綠色招牌的三門,正在探索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同頻共振的綠色發展路徑。
高起點規劃打造全境植物園
從去年11月起,受三門縣委托,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就已開始著手制定《三門國家亞熱帶植物園的策劃方案》,今年3月簽訂共建協議,目前策劃方案總體思路已經明確,整個植物園輪廓也逐漸清晰。
據三門縣林特局局長繆世鈿介紹,亞熱帶植物園將覆蓋三門縣全境,同時以山、海、城統一的理念,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形成“三核五基、一帶五廊、十心百園”的布局,面積達20多平方公里。
三門縣建設國家亞熱帶植物園并非一時心血來潮,最重要的一點由三門獨特的區域地理位置所決定。三門地處亞熱帶氣候區中間地帶,生態區位十分重要,有著豐富的森林、濕地和濱海生物群落,是物種遷徙、基因交流的重要廊道,境內有木本植物91科、320屬、881種,國家保護樹種22科33種。特別是湫水山森林,更是被譽為“沿海亞熱帶植物種質基因庫”,具有不可替代性優勢。
立足三門特色山海城協調推進
隨著一批北美櫟和青錢柳等國內外珍貴樹種運抵三門縣湫水山,三門縣亞熱帶植物園建設前期樹種引種工作正式啟動。
“湫水山森林,是目前全省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物種保持較為完整的次生闊葉林,我們將在全力保護好這些物種的基礎上,啟動1000畝亞熱帶區系植物園項目。”繆世鈿告訴記者,除了山林護綠之外,還將協調推進平原造綠和海島引綠。
“今年將完成平原綠化面積1600畝以上,平原綠化率達到18.87%以上。”這是三門在全省平原綠化工作會議上領的“軍令狀”。于是我們看到:1000多畝濱海新城植物觀光區和萬畝六敖北塘設施栽培區已全面啟動建設;沿路、沿溪兩邊建設兩條各長300公里的綠色廊道以及沿海岸線建設一條80公里的沿海防護林帶正抓緊施工……
海島引綠,既是難題也是特色。三門島嶼眾多,基本上保持原生態,考慮到海島風浪大、土壤鹽堿性重,該縣將引進桉樹、新美柳等百種以上抗風耐鹽植物,打造品種最齊全的鹽生植物園。
全民互動參與
共建濱海綠谷
“天朗氣清、地綠水凈,這樣良好的生態,既是三門響亮的品牌,也是三門寶貴的財富,我們格外珍惜。”三門縣政協委員陳中格說。在年初的縣兩會上,當三門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三門國家亞熱帶植物園的時候,受到廣大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積極響應。
“三門的經濟條件確實比不上那些發達地區,但只要群眾擁護的事,就沒有干不成的。”邱士明說。
隨著打造三門國家亞熱帶植物園的理念不斷深入,“人人栽上一棵樹、人人獻上一片綠”的生態理念逐漸演變成自覺自愿的全民行動,人人愛綠、植林、護綠的氛圍逐漸在全社會形成。
“原先這片山林雜草叢生,既不美觀,又有火患。現在縣里有鼓勵政策,村里的村民把這里開墾之后,全部種上了白沙枇杷,現在不僅收入可觀,而且還是理想的防火林帶。”海游街道林業站站長高云振說。
原標題: 三門傾力打造國家亞熱帶植物園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