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后期補,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長得更高、更好,都非常注重給孩子補鈣,不過補鈣補過量也會出現問題。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諸靖宇說,現在的孩子營養攝入比較豐富,不需要過度進行藥物性補鈣。補鈣過度會導致其他問題產生,例如小兒尿路結石、骨骼過早鈣化,骨骺提前閉合,使長骨發育受到影響,終末身高受到抑制。
兒子個頭小,媽媽拼命給他補鈣
進入5月,天氣漸熱,前來市三醫院泌尿外科門診看尿路結石的患者增加了不少,其中不乏只有2-3歲的小寶寶(兒童)。該科室的黃邦高副主任醫師就曾經接診過不少小患者。
相較于同齡男孩,11歲的小明個子顯得有些小。因為小便時“小雞雞”痛,媽媽帶他來看門診。黃醫生仔細地為他體檢,包括檢查“小雞雞”,但并沒有發現明顯異常。小明說這兩天小便有點紅,黃醫生懷疑是得了尿路結石,趕緊安排他做了泌尿系B超和尿常規檢查,結果B超顯示,小明得了左側輸尿管結石,結石約7mm大小。
當醫生追問平時飲食情況時,小明媽媽有點疑惑,孩子飲食很正常,也不挑食。隨后提到,因為父母身高都不高,擔心兒子個子太小會被欺負,所以夫妻倆平時很注重兒子的營養,尤其是補鈣。像喝牛奶、吃鈣片是每天三餐必備。
“問題就出在補鈣這里。”黃醫生一聽就明白怎么回事。所幸結石并不大,通過體外沖擊波碎石的方法就能解決結石問題。
“那以后牛奶還能不能喝?”小明媽媽很緊張。對此,黃醫生說,從食物中攝取的鈣不會影響泌尿結石的形成,可以放心。
孩子喊“小雞雞”痛,家長要重視
諸主任說,兒童得泌尿結石的原因,除了遺傳問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因素以外,飲食是主要因素。除了家長過度補鈣,還有孩子動得少、喝水少、愛喝可樂等飲料也容易導致尿路結石的形成。
市三醫院于2003年開設結石門診,諸主任透露,平時的門診中,兒童泌尿結石患者大約占據結石門診的5%-6%。雖然這個數字不高,但由于兒童并沒有泌尿系常規體檢,部分患兒要等到出現了癥狀才來就診,而且家長對這個疾病認識不足,實際發病率可能要高于這一數字。
得了泌尿結石該如何治療?諸主任介紹,泌尿結石治療要根據結石大小、部位、數目、形狀、一側或兩側,有無尿流梗阻、伴發感染、腎功能受損程度、全身情況以及治療條件等進行具體分析,全面考慮。
“一般來說,小于1cm的腎結石,只要不掉到輸尿管,可以選擇定期觀察,不用治療,當然,大量喝水加上運動有利于將小結石排出體外。如果結石直徑小于2cm且體積較小,那么體外沖擊波碎石是首選的治療方法。”諸主任說,“超過2cm或者影響腎功能的,就要手術治療。”
最后,諸主任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度補鈣,平時要多觀察孩子,如果發生尿液出現紅色,或者孩子覺得“小雞雞”痛,就要帶孩子去看泌尿外科。還有孩子無故喊腰疼,也很有可能是因為泌尿結石導致。
原標題: 為長個過度補鈣 十一歲男孩得了泌尿結石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