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1日下午3時,在溫嶺市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庭出現了這樣一幕:一件民事案件開庭結束后,一些到場旁聽的群眾紛紛鼓掌并私下議論,認為代理律師有理有據,準備充分,答辯非常精彩,這錢花得值!
讓老百姓拍手稱快的案件到底是怎樣的呢?原來,2014年年初,溫嶺市太平街道屏下村將村集體所有的位于南屏路的一處房屋對外公開招標出租,最終A公司中標,但是A公司遲遲不到屏下村簽訂相關的租賃合同。不久屏下村收到了A公司委托律師發送的一份函,以該房屋沒有辦理房產證等相關證件屬違法建筑,未通過相關的消防驗收,致使其無法辦理營業執照、無法正常使用為由,要求屏下村返還招標保證金人民幣100萬元,并支付相應的利息。收到函后,屏下村村兩委及時和該村法律顧問取得聯系,經過商討,認為A公司的要求缺乏事實依據,并且逾期不和村簽訂租賃合同存在違約行為,應將100萬元保證金予以沒收。由于雙方的意見相悖,根本不存在調解的可能,最終A公司向溫嶺市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
得悉屏下村這一糾紛后,溫嶺市司法局太平司法所認為這是一次給廣大村干部開展“三改一拆”普法宣傳的好時機。工作人員及時和人民法院聯系,經過協調,將該案件的庭審放在設有數百個旁聽席的第一審判庭開庭審理。
各村(社區)干部通過參與整個庭審過程,首先,了解了法院審理案件的程序;其次,通過旁聽雙方律師的激烈辯護,增長了什么是違法建筑,房屋辦理了哪些證件后就可以租賃等法律知識;最后,通過了解雙方的爭議焦點,對自身在村集體資產租賃過程中容易疏忽的地方更加明確。
庭審結束后,司法所和參加旁聽的村(社區)干部進行了交流。許多人表示,以前認為法律顧問進村(社區)就是走走過場,經過屏下村這個事件,以后有什么問題,特別是涉及村集體的重大事項,一定要請法律顧問參加,聽聽他們的意見,讓他們把把關,把矛盾預防在先,避免集體資產的損失。
太平街道地處溫嶺市市中心,轄區內絕大多數村村集體經濟壯大,資產雄厚,寸土寸金。由于村干部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法律意識淡薄,有些村甚至發生農用地未辦理任何手續,就自行在地上建造房屋,并對外租賃的情形,因此,各類糾紛時有發生。2014年以來,溫嶺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消防安全整治”活動,因為違法建筑出租引發的社會矛盾尤為突出,對此太平司法所發揮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的作用,及時化解調處矛盾,同時,注重發揮各村(社區)法律顧問的作用,及時為其所在村(社區)提供法律服務,排憂解難。截至2014年9月底,太平司法所共組織法律顧問開展法制講座33場次,提供法律咨詢千余人次,參與矛盾糾紛調處30余件。
原標題: 涉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案子怎么辦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